话别从容溪水湄,东风料峭雨垂丝。
杯倾竹叶微成醉,手折梅花便有诗。
道路倭迟山不断,阳春流动物先知。
同行喜得聆清论,天与斯文一段奇。

纂修出饯遇雨因柬翠渠话别从容溪水湄,东风料峭雨垂丝。

杯倾竹叶微成醉,手折梅花便有诗。

道路倭迟山不断,阳春流动物先知。

同行喜得聆清论,天与斯文一段奇。

注释:

编纂整理出饯行之宴时遇到下雨了,我于是给翠渠写信。

在送别的宴会上我从容不迫地坐着,东风吹来寒意料峭,细雨如丝般垂落。

酒杯倾倒竹叶酒后微感醉意,手中折取一枝梅花即兴赋诗。

路途遥远而山势连绵不断,春天的阳光温暖大地万物。

同游之人喜欢听你谈论清高的见解,天地间真有一种奇妙的机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淳熙十四年(1187)为送别王淮而写的。王淮赴福州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兼管内劝农事,诗人作此诗相送。王淮是王十朋的朋友,两人关系密切,王十朋曾称王淮“胸次磊落,议论正大”,故王淮赴闽后,王十朋作此诗以赠。

首联写送别时的景致和心情。首句写送别时,诗人坐在溪边,与王淮话别,但见溪水潺潺,两岸绿柳依依。次句写天气。东风料峭,小雨纷纷。两句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描写送别情景,渲染了一种凄清、黯淡的气氛。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深意。因为王淮此次赴闽,诗人心中自然难免惆怅,而“东风料峭”更增加了这种惆怅的情绪。

颔联写饯别的场面和诗人的心情。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诗人举起杯子一饮而尽,只觉得微醉,可见王淮与他的谈锋很健。诗人也顺手折一枝梅花,随手题了一首咏梅诗,可见王淮与他的谈锋也很健。两句中“杯倾”与“手折”两个动作极富动感,把诗人惜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写旅途中的风光。山连不断的路迢迢,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王淮的美好祝愿。希望他此行一切顺利,一路平安。

尾联写王淮此行所获的益处和诗人对他的期望。诗人说:“同行喜得聆清论,天与斯文一段奇。”这次同游,你听到了许多清新的议论,真是天赐良缘。希望王淮此行能获得更大的收获。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王淮此次出行的热切期盼之情,还表现了诗人对王淮的殷切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