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连关上山,草暗山前路。
扰扰防边人,何时罢征戍。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的答题方法是:先读懂诗,然后结合注解和自己的理解作答。本题要求考生对诗歌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
“连山关”是题目,也是全篇的中心意象,“云连关上山”,“草暗山前路”。“连山关”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因地势险要而建于唐代,为边关重地。“连山”二字形容山高峻,连绵不绝,“云连关”即指此关。“上山”,指登上山顶;“下关”,指从关口下山;“草暗”,意谓山前草丛茂盛,遮蔽了道路。
“扰扰防边人,何时罢征戍。”这两句写边境上的人民日夜辛勤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征战呢!“扰扰”,繁忙貌。“防边”,防守边关之意。“征戍”,出征驻守之意。作者以“扰扰防边人”写出了边防将士的艰辛生活,他们日复一日在边疆地区巡逻,保卫国土安全,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何时罢征戍”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虑之情。
【答案】
连山关
云连关上山
草暗山前路
扰扰防边人
何时罢征戍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细腻的画面。
首句“连山关”交代了写作背景,点出了这首诗所描写的地理位置——连山关。连山关位于陕西省安塞县。因地势险要,建于唐代,为边关重地。“连山”二字形容山高峻,绵延不断,“云连关”,即指此关。“上山”,指登上山顶;“下关”,指从关口下山;“草暗山前路”则是指山前的草丛茂盛,遮蔽了道路。“草暗”一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边关的荒凉景象。“前路”既指通往关内的道路,又暗示出诗人的迷茫与彷徨。“草暗”与“前路”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对比。
第二句“扰扰防边人”进一步刻画了边防将士的生活场景。“扰扰”,繁忙貌。“防边”,防守边关之意。“人”指代边防将士。“扰扰”二字,不仅写出了边防将士们的辛勤工作,也体现了他们的坚毅与勇敢。同时,还表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后两句“何时罢征戍”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这里的“征戍”,指的是士兵们长期驻守边疆的行为。“何时罢征戍”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之情。他希望边防将士们能够早日结束征战,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然而,这种愿望似乎难以实现,因为战争仍在继续。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连山关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的壮丽景色与边防将士的辛劳生活;通过对“何时罢征戍”的追问,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