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才遭废斥,天意竟如何。
万里长沙外,迩来人更多。

【注释】

过长沙怀贾傅:路过长沙思念贾谊,贾谊曾为文帝的政论家,因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而遭忌毁,抑郁而死。贤才遭废斥,天意竟如何:贤能的人才遭到废弃,难道上天的意图就是这样吗?万里长沙外,迩来人更多。:远在万里之外的长沙城外,近来来往的人越来越多。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从长沙经过,怀念贾谊,感慨贤才遭受不遇,抒发了对朝廷政治黑暗、贤才受谗毁的愤慨之情。

首句“贤才遭废斥”,直接点题,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即缅怀历史上遭废黜的名臣贾谊。贾谊曾为汉文帝的政论家,因直言进谏,触怒文帝,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而遭忌毁,抑郁而死。贾谊遭此不幸,实为天下士人所共恨。诗人以“贤才”指贾谊,既切合诗题,又暗寓伤今之比于古人的意思。次句用贾谊自比,说明自己此次出使也被小人中伤,遭到诽谤排挤。“天意竟如何”,既是对自己遭遇的感叹,也是对朝政昏暗、贤愚不分的愤怒控诉。“天意”,这里指的是皇帝的意志或朝廷的旨意。“竟如何”,即到底怎样呢?语含反问。言下之意,是说贤才被排斥、被迫害,究竟是谁的意志或朝廷的旨意呢?诗人用“竟如何”三字,表达了自己对朝政的不满和失望。

第三句“万里长沙外,迩来人更多”,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悲慨。长沙,古称零陵。诗人由长沙而想到贾谊,想到自己的处境。长沙距离京城长安遥远万里,而近日来长安一带来客日众,都是来为贾谊送行的人。这一句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作者身经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所以当有人来为他送别时,他的心情格外激动。“迩来”二字则更加强了这种感情色彩。

全诗语言质朴直率,不加雕琢。但感情真挚,有强烈的感染力。诗人借古讽今,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掬之泪,令人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