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巍巍镇大荒,一溪环抱众山降。
太平人物今全盛,不信偏桥是外邦。

【注释】

二十日:二十八日。

偏桥:在今四川巴中县东,为嘉陵江上重要渡口。

城郭巍巍:城郭高大雄伟。

镇大荒:镇守大荒原。

一溪:指嘉陵江。

环抱众山降:环绕着群山下降。

太平人物:太平时期的人物。

今全盛:如今非常兴盛、繁荣。

不信偏桥是外邦:不相信偏桥是个外来的邦国。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夔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刺史时,大约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平定,可是由于连年战争,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诗人对此感到不满,于是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首联“城郭巍巍镇大荒,一溪环抱众山降。”写的是偏桥一带的自然景观。“巍巍”两字形容城池高大雄伟,使人觉得它像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足以镇守大荒之地。“一溪”指嘉陵江,“环抱”指围绕、环绕,“众山”指偏桥附近的群山,“降”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既表明了嘉陵江水声如雷鸣般滚滚而来,又表现出群山在江水中的倒影仿佛也随波涛起伏,显得那么壮观。

颔联“太平人物今全盛,不信偏桥是外邦。”写的是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感受和联想。这里所说的“太平人物”,指的是当地的人民。诗人认为,他们如今生活在这样安定繁荣的环境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实在是值得庆幸的事。而诗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是因为他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偏桥地区,只见那嘉陵江水奔腾不息,与周围的山峦相依相偎,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诗人不禁想道:这些太平时代的人民,真是幸运啊!他们现在所享有的幸福生活,真不是外人所能轻易进入的呀!

此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