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春雷隐地起,小年岁雪纷未已。
黄泥乍融不肯冻,百草作芽青欲死。
草死不愁愁麦黄,冬暖根薄恐易伤。
眼前米市忽腾粜,人间那得陈千仓。
城头鸟鹊无数叫,父老对之愁断肠。
岁事歌二首
除夜春雷隐地起,小年岁雪纷未已。
黄泥乍融不肯冻,百草作芽青欲死。
草死不愁愁麦黄,冬暖根薄恐易伤。
眼前米市忽腾粜,人间那得陈千仓。
城头鸟鹊无数叫,父老对之愁断肠。
注释:
- 除夜春雷隐地起,小年岁雪纷未已:除夜(除夕)时春天的雷声在地底隐隐约约地响起,小年(农历腊月廿三)时还在飘落的雪花还没有停止。
- 黄泥乍融不肯冻,百草作芽青欲死:黄泥(土壤)刚刚融化,却不愿意让它们冻结,因为百草(植物)已经冒出了嫩芽,显得生机勃勃却又有些脆弱。
- 草死不愁愁麦黄,冬暖根薄恐易伤:当草死了之后,人们不再担心小麦变黄了,但冬天温暖导致根系薄弱,可能会更容易受损。
- 眼前米市忽腾粜,人间那得陈千仓:眼前市场上的米突然涨价,而人间哪有那么多存粮可以存放到一年以上呢。
- 城头鸟鹊无数叫,父老对之愁断肠:城头上,成千上万只喜鹊不停地鸣叫,而老人和孩子面对这一切,都感到无比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又萧条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感受社会氛围,表达了对时代变化和农民生活艰难的忧虑。开头两句描述了除夕之夜春雷初震和小年时分仍在飘洒的雪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紧张的气氛。第三句“黄泥乍融不肯冻”和第四句“百草作芽青欲死”则通过对比黄泥和草的顽强生命力,反映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然而,第五句“草死不愁愁麦黄”却暗示了农业的脆弱,第六句“冬暖根薄恐易伤”进一步说明了这种脆弱性可能带来的后果。最后两句“眼前米市忽腾粜”和“人间那得陈千仓”则揭示了市场物价的波动和粮食储备的匮乏,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全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社会背景,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