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笠聊从采杜蘅,含香未拟望金茎。
养生叔夜贪游兴,多病相如薄宦情。
薄酒不从时社饮,野人随地结春耕。
卜居已赋拚终隐,渔父何劳更问名。

移家四首

曲笠聊从采杜蘅,含香未拟望金茎。
养生叔夜贪游兴,多病相如薄宦情。
薄酒不从时社饮,野人随地结春耕。
卜居已赋拚终隐,渔父何劳更问名。

注释:

  1. 曲笠:曲形的帽子。聊:姑且。采杜蘅:采集杜衡。杜蘅是一种香草。含香:指杜蘅散发出来的香气。未拟:不打算。望:向往。金茎:即金茎露,古代宫廷中用来装饰的一种玉器,形状像茎。此处比喻高官厚禄。
  2. 养生:指保养生命,延年益寿。叔夜:东晋名士王导,字季文。他爱好清谈,喜欢饮酒,晚年更加放纵自己,常常和朋友们一起在庭院中饮酒作乐,有时还通宵达旦。贪游兴:指王导非常喜欢游赏。多病:身体多病。相如: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赋家,因曾为汉武帝的大臣而被后世誉之为“辞赋之祖”。薄宦情:指司马相如对官场仕途的淡泊之情。
  3. 薄酒:少量的酒。不从:不参与。时社饮:参加当时祭祀土地神、谷神等节日的宴会。时:当时的。社:土地庙。结春耕:《汉书·食货志》:“是故天子一餐,诸侯不敢独飨;天子有猎,诸侯不敢独取。”这里比喻春天农事开始。随地:随意地。
  4.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已赋:已经决定。拚终隐:《晋书·陶潜传》记载:“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小人。”后以“拚终隐”表示隐居山林的决心。渔父:指《庄子·外物》中的渔父故事中的人物。《庄子·外物》中有“渔父过吴市”的故事,渔父向一个追求名利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与观点,劝诫其放弃世俗的欲望,回归自然,不要追逐名利。

赏析:
朱长春的《移家四首》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第一首诗开头,“曲笠聊从采杜蘅”,形象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曲笠是古代文人雅士常戴的一种帽子,象征着他们的闲适与悠然。“含香未拟望金茎”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官厚禄的不屑一顾,他的志向不在权势富贵上,而在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第二首诗转向描述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养生叔夜贪游兴,多病相如薄宦情”,这里的“养生”和“多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的重视。然而,面对官场的诱惑和名利的纠缠,诗人选择了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态度,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状态。

第三首诗中,“薄酒不从时社饮,野人随地结春耕”,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农耕劳动的尊重。这种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卜居已赋拚终隐,渔父何劳更问名”,这句话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和从容态度。他不再关心世俗的评价和名誉,只求内心真正的喜悦和自由。

《移家四首》不仅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人生哲学诗篇。它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深思考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和追求,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