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日日困边隅,王事宁辞此病躯。
上谷山川重在目,沙场尘土半沾须。
弯弧射虏怜骁将,决策安边属老儒。
归马萧萧谙旧路,前程何必问官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释:
复经宣府涂中
风霜日日困边隅,王事宁辞此病躯。
上谷山川重在目,沙场尘土半沾须。
弯弧射虏怜骁将,决策安边属老儒。
归马萧萧谙旧路,前程何必问官奴。
译文:
经过宣府的路途中,
天天被风霜困扰,困于边疆的角落。
为国家的事,怎敢有半点推诿?
上谷山水依旧美丽,但眼前却满是尘土。
弯弓射杀敌人,怜惜那些勇将。
决定安定边防,是老儒的职责。
回到家乡,熟悉的道路,不再需要询问官府的奴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忠诚和对个人牺牲的无奈。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艰苦生活,每天都被风霜困扰,困于边疆的角落。这反映了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孤独。后两句则转向了国家的大事,诗人为国家的事情感到担忧,不敢有任何推诿或逃避。诗人还提到了他的责任,即老儒的职责,这表明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责任的态度。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回家的道路的描述,不再需要询问官府的奴仆,表明他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对家乡的熟悉让他不再需要他人的指引。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对个人牺牲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生活的熟悉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