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分署面青山,豸绣过从对古颜。
世事可能消一酌,穷民安得庇千间。
树移晴影日轮午,香袅篆烟炉火殷。
明发官程又相别,诗筒从此不须悭。
紫微分署面青山,豸绣过从对古颜。
世事可能消一酌,穷民安得庇千间。
树移晴影日轮午,香袅篆烟炉火殷。
明发官程又相别,诗筒从此不须悭。
注释:这首诗是陈德修大参先生邀请余某饮酒于紫微分署时所作的两首诗。第一首描绘了紫微分署的美景和作者与友人相聚的情景,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于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的关注之情。
紫微分署面青山,豸绣过从对古颜。
世事可能消一酌,穷民安得庇千间。
树移晴影日轮午,香袅篆烟炉火殷。
明发官程又相别,诗筒从此不须悭。
紫微分署面青山,豸绣过从对古颜。
世事可能消一酌,穷民安得庇千间。
树移晴影日轮午,香袅篆烟炉火殷。
明发官程又相别,诗筒从此不须悭。
注释:这首诗是陈德修大参先生邀请余某饮酒于紫微分署时所作的两首诗。第一首描绘了紫微分署的美景和作者与友人相聚的情景,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于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的关注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细草东风满宫绿,春色薰人倦装束。 - 诗句翻译: "细嫩的草儿在春风中摇曳,满院都是春天的绿色,春色使人感到疲惫,懒得再打扮自己。" - 关键词注释: - 细草:形容春天草木生长得细软娇嫩。 - 东风:指春季温暖的南风。 - 满宫绿:整个宫殿都覆盖着绿色的草地。 - 春色:春天的气息或景色。 - 薰人:香气让人感觉疲倦、不适。 - 倦装束:形容人因为春色而感到身心俱疲
怨歌行 忆昔事君及笄年,随君问寝姑来前。 梳钗装饰妾未暇,蘋藻辛勤君亦怜。 贫贱为君豁怀抱,比翼连枝两情好。 梁鸿德耀总不如,自谓百年共偕老。 青蝇止棘君心移,能使坚白生磷缁。 妾心如月君不察,妾颜如玉君终疑。 吁嗟薄清似行路,对面相逢不回顾。 昨日恩爱今寇雠,人生莫如妇人苦。 译文: 回忆起当年侍奉君王时,我年纪轻轻,跟随君王一起睡觉。那时我忙于梳理头发和装饰妆容,而您也对我的辛劳表示了怜悯
玉阶怨 秋晚步玉阶,后宫已无暑。 卷帘看双星,含情独不语。 【注释】: “玉阶”:指宫殿中的石级。 怨:怨恨、悲愁。 “秋晚步玉阶”:秋日傍晚在玉砌的台阶上徘徊。 “后宫已无暑”:指宫女们已经没有了夏日的暑气。 “卷帘”:拉开窗帘。 “含情独不语”:有满腔的柔情而独自沉默不言。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全诗以“怨”字为线索,从“怨”字生发开去,层层递进,最后揭示出“怨”的根源在于宫廷的腐朽黑暗。
【注释】 放歌行:抒发自己志向的诗。 不与草木同:不被世人所理解、所认同。 胸中慷慨气吐虹:胸中的抱负如虹,豪气冲天。 经纶:治国之才。 糟粕:指无用之物。 黄金殿:指朝廷。 三挂天山弓:指三次被贬谪。 蹉跎岁月:虚度年华。 昨日少年今老翁:形容自己年过半百,仍为官而忙碌。 万事:一切事情。 世故:世间的人情世道。 浮云变苍狗:比喻世事无常,变化莫测。 逆旅:旅店。 走马红尘三十秋
少年行二首 其二 自谓英豪比信陵,手提三尺事横行。 沙场会有封侯日,跋扈将军未可轻。 注解与赏析: - 自谓英豪比信陵:自认为英姿雄健如同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意指自己有如信陵君般的英雄气概。 - 手提三尺事横行:意味着手握权杖,行事果断,无所畏惧,横行霸道。 - 沙场会有封侯日:在战场上有机会获得功名,成为封侯拜将之人。 - 跋扈将军未可轻:虽然行为跋扈,但不可轻视
征夫词 征夫语征妇,为国使鸡林。 玉帛走万里,冰霜持寸心。 离别不足叹,岁月愁侵寻。 莫怨清路尘,莫赋白头吟。 春□分素手,秋风候归音。 不学秋胡子,戏掷桑中金。 注释: 1. 《征夫词》是一首表达对远征士兵的思念和鼓励他们的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表达了一种情感或景象。 2. “征夫”是指那些为了国家而出征的士兵,“征妇”则是他们的妻子。他们为国家而战,为国家而牺牲。 3. “为国使鸡林”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注释 a. 芳树曲 - 注释: “芳树”指美丽的树木。“曲”可能暗示其形态或特性,如弯曲或曲折。 b. 芳树秉春茂 - 注释: 这里的“秉”可以理解为“持”或“拥有”,“春茂”则表示春天生长茂盛。 c. 柔柯压槛浓 - 注释: “柔柯”指的是柔软的枝条,“压槛”形容树枝垂挂的样子。整体描述一种繁茂的景象。 d. 叶无浮鸭绿 - 注释: “浮鸭绿”是一种颜色
上之回 上之回,甚盛举。 专内修,御外侮。 敷文德,振威武。 四海同,万物睹。 五星聚,百神祐。 乌孙稽首,单于拜舞。 月氏请降,西域纳土。 麟游郊,凤在圃。 朱草生,紫芝吐。 封疆越唐尧,神功迈夏禹。 持觞寿万年,永为臣民主。 译文: 这首诗是赞美盛世景象的诗歌。它描述了国家繁荣昌盛、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注释】 少年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二首,这里指第二首。第一首为《长安古意》,今人有以“二首”指第一首之误。 明光宫:在长安城内,是汉代宫殿之一。直庐:直庐,指卫士宿值的官舍。 冠千夫:比喻气魄雄伟。 区区:形容见识小、本领小。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青年勇士报主精神的诗。诗人借写勇士的胆气,歌颂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开头两句:“朝侍明光夜直庐,少年胆气冠千夫。”意思是说,他早晨在明光宫值班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烽火连幽并,匈奴屡入寇。 这句诗描述了边疆战火连绵不断的情景,暗示了国家的边境地区常常受到匈奴的侵犯。"幽并"是当时的一个边郡地名,这里的烽火连天,表明了战争的激烈。 抚剑出飞狐,君命所不受。 这里描绘了一位将军挥剑出鞘的形象,他不受君王的命令行事。"飞狐"是一种传说中能够预知吉凶的动物
【注释】: 弘治庚戌岁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参德馨、内翰世赏过行台小酌遂相与联句仍用内翰韵得二首别赓韵一首 柏台:官署名,御史台的省称。 深夜:夜晚时分。 赏清酣:欣赏清美而畅快。 红烛光前:指在红蜡烛光的照耀下。 叹影三:形容饮酒过多后,身体发胖,面颊浮肿。 交错莫辞频送酒,赓歌不觉屡投函:指两人频频举杯送酒劝饮,边唱边写诗作赋,不知不觉中写了几封信。 百年天地存吾道,万古江流洗我惭
弘治庚戌岁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参德馨内翰世赏过行台小酌遂相与联句仍用内翰韵得二首别赓韵一首 【注释】: 1. 弘治庚戌岁:弘治年。庚戌是天干地支的组合,庚为阳金、戌为阴土,所以庚戌年为阴阳交接之年。 2. 十月十日:指的是农历十月的第十天。 3. 公事稍暇:公家事务稍微空闲。 4. 大参:官名,即监察御史。 5. 德馨:指道德高尚的人。 6. 内翰:官名,即翰林学士。 7. 世赏过行台小酌
【注释】 弘治庚戌:弘治十年。 公事稍暇:公家之事稍有闲暇。奉邀,邀请、请。大参德馨内翰:大参为官位名,德馨指品德高尚。内翰,翰林学士,官名。世赏过行台小酌:世人都赞许你的高风亮节,请你在大参的行台小酌。遂相与(xì yǔ)联句仍用内翰韵得二首,于是相互之间创作诗词,仍然沿用内翰作诗的韵律。别赓韵一首:另外创作一首诗。 【翻译】 十年前在湖海之滨望着京城大门,雨后村中露冕的官员行走。
【解析】 “陈德修大参先生招余饮于紫微分署”一句,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即在紫微分署。紫微分署是明清两代设置的官署名之一,负责处理朝廷内外的各种事务。紫微为天帝所居之地,这里借指朝廷。“遂相与联句二首”表明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七律)。 “忙里光阴何太悭”一句,意为在纷繁繁忙中度过的时光真是太吝啬。“悭”,吝啬的意思。 “绊人官事此时殷”一句,意谓缠人的公务此时特别繁忙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的作品。下面逐句解释: 1. 萍水相逢共独光,一尊清话坐更长。 - “萍水相逢”意味着两个人在偶然的机会下相遇,就像水上的浮萍一样,没有固定的联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偶然相遇的感慨。 - “共独光”指的是两人在一起时,彼此都是唯一的光亮。这里的“独光”可能指的是两人各自独立发光,或者是形容两人之间的某种独特关系。 - “一尊清话”指的是两人在一起喝酒聊天,享受宁静的时光
【诗句释义】 弘治辛亥:明孝宗弘治十年。五月廿九日:五月初九。世赏内翰:王宠,号世赏内翰,是当时著名文人。行台:官署。联句:两人或多人共同写诗,互相唱和。二首:指共作两首七绝。 【译文】 五月的月光照耀着柏台,我满怀清愁为你开怀畅饮。 台阶前凤凰尾巴刚刚发芽,帘外龙鳞半掩着苔藓。 四周乌云笼罩着即将下雨,山鸟几声啼叫送来青翠。 酒后还忆起往事如梦,好似庐生梦正回到眼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