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雨溢湍流急,北风日短寒鸦集。
湖水中央孺子亭,巍峨争与西山岌。
我因公暇此登临,水色云容正交熠。
忆昔汉祚将云亡,上下堂阶无等级。
六阴叠荡狐鼠号,三阳闭塞蛟龙蛰。
大厦一木难支撑,党锢诸贤徒饮泣。
先生窥见此几微,白驹皎皎焉能絷。
养晦韬光知几人,无怪当时称角立。
牛医见亦堪比伦,钦颐子兮差可及。
三徵不起老南州,数亩湖田一蓑笠。
平生厉志何辛勤,不稼不穑宁绝粒。
辍耕萧散无外求,坦腹长歌伐檀什。
感恩徒步太尉庐,絮酒炙鸡曾负笈。
下榻深知太守贤,掉头不肯侯门揖。
激愚起懦圣人徒,不学神仙事呼吸。
千古清风有如此,蹈海休夸鲁连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和赏析:
东湖雨溢湍流急,北风日短寒鸦集。
湖水中央孺子亭,巍峨争与西山岌。
我因公暇此登临,水色云容正交熠。
忆昔汉祚将云亡,上下堂阶无等级。
六阴叠荡狐鼠号,三阳闭塞蛟龙蛰。
大厦一木难支撑,党锢诸贤徒饮泣。
先生窥见此几微,白驹皎皎焉能絷。
养晦韬光知几人,无怪当时称角立。
牛医见亦堪比伦,钦颐子兮差可及。
三徵不起老南州,数亩湖田一蓑笠。
平生厉志何辛勤,不稼不穑宁绝粒。
辍耕萧散无外求,坦腹长歌伐檀什。
感恩徒步太尉庐,絮酒炙鸡曾负笈。
下榻深知太守贤,掉头不肯侯门揖。
激愚起懦圣人徒,不学神仙事呼吸。
千古清风有如此,蹈海休夸鲁连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东湖登孺子亭时的所见所感。全诗共八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描绘了东湖的景色;中间四句回忆了历史典故和自己的思想感悟;后四句则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理想。
第一句“东湖雨溢湍流急”描绘了东湖雨水充沛、水流湍急的景象。接着,第二句“北风日短寒鸦集”,描述了北风寒冷、天气转短,寒鸦聚集的情景。第三句“湖水中央孺子亭,巍峨争与西山岌”,则描绘了孺子亭屹立湖中央,与西山相映成辉的景象。这些诗句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第四句“我因公暇此登临,水色云容正交熠”表达了作者因为公务闲暇而登临孺子亭的心情。这里的“交熠”形容了水色与云彩的光彩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美丽而和谐的感觉。第五句“忆昔汉祚将云亡,上下堂阶无等级”则回顾了历史上汉朝衰败的情景,用“上下堂阶无等级”来比喻当时的社会混乱无序。第六句“六阴叠荡狐鼠号,三阳闭塞蛟龙蛰”进一步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动物的生活状态,用“六阴叠荡”来形容阴气浓厚,用“三阳闭塞”来形容阳气不足。第七句“大厦一木难支撑,党锢诸贤徒饮泣”则是作者对于国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感慨,用“大厦一木难支撑”来形容国家的危机四伏,用“党锢诸贤徒饮泣”来形容士人的无奈和悲痛。
在最后四句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态度。第八句“先生窥见此几微,白驹皎皎焉能絷”意味着作者看到了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但无法改变。第九句“养晦韬光知几人,无怪当时称角立”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解,认为能够保持低调的人并不多。第十句“牛医见亦堪比伦,钦颐子兮差可及”则是说即使是普通的农夫也能体现出高尚的品质,值得尊敬。第十一句“三征不起老南州,数亩湖田一蓑笠”表示自己已经厌倦了官场生活,想要回到家乡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第十二句“平生厉志何辛勤,不稼不穑宁绝粒”则表达了自己对于农耕劳作的轻视,认为即使不耕种也不会饿死。第十三句“辍耕萧散无外求,坦腹长歌伐檀什”则是说自己放下世俗的欲望,过着简单自由的生活。第十四句“感恩徒步太尉庐,絮酒炙鸡曾负笈”则是回忆起曾经在太尉府邸受到款待的经历,以及品尝美食的快乐。第十五句“下榻深知太守贤,掉头不肯侯门揖”表达了对自己太守的了解和尊重,也表达了不愿意接受高官厚禄的态度。第十六句“激愚起懦圣人徒,不学神仙事呼吸”则表达了自己对于儒家思想的坚守,认为圣人并不追求神仙之道。第十七句“千古清风有如此,蹈海休夸鲁连子”则是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圣贤品质的赞美,认为即使没有达到鲁连子的风范也能够保持清高的节操。
这首诗通过对东湖美景的描绘、历史典故的回忆以及对个人生活态度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