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龙眼真并驱,大乔小乔两名姝。先生后生伯仲耳,胡为呼汝荔枝奴。
魏文珍异特有诏,君谟遗落不作图。秋风弱弱吹正熟,枝头万颗骊龙珠。
黄金包子乍擘破,容色莹洁滑腻肤。百果羞缩不敢前,玉液入口风味孤。
我欲荐之九重备玉食,又恐如汉十里一置,五里一堠,人马俱毙长安衢。
宁教置身炎州幽侧地,不与杨梅庐橘争献承明庐。
独不闻苏子当年有至论,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
至今为汝数传诵,千载一洗旁挺诬。

【注释】

(1)龙眼:荔枝的一种,产于福建、广东一带。

(2)荔枝龙眼:指荔枝和龙眼。

(3)真并驱:真的并驾齐驱。

(4)大乔小乔:指大荔和小荔,两种名贵的龙眼。二“乔”对仗,都是借喻人。

(5)先生后生:指荔枝和龙眼都是水果。伯仲:指二者不分伯仲。

(6)胡为呼汝荔枝奴:为什么称你为荔枝的奴隶呢?

(7)魏文珍异特有诏:指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书说:“魏文珍所贡的荔枝,天下第一。”

(8)君谟遗落不作图:指苏轼《荔枝叹》中说的“吾侪未如君家苦”。

(9)骊龙珠:即骊珠。

(10)玉液:指琼浆玉液。

(11)九重备玉食:指皇帝亲自品尝。备玉食,指皇帝亲自品尝。

(12)五里一堠,人马俱毙长安衢:形容荔枝之珍贵,连运送荔枝的小贩都不敢在大街小巷叫卖。长安:指京城长安城。

(13)炎州:今广西、广东一带。

(14)宁教置身炎州幽侧地:意思是宁愿生活在偏远的地方也不去炎热的广东或广西。

(15)杨梅与庐橘:指杨梅树和橘子树,都生长在树上。

(16)妃子污:指贵妃受玷污。

(17)至今:指从唐到清代。

(18)数传诵:多次被人们传颂。

(19)旁挺诬:比喻歪曲事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龙眼荔枝的外形特征,以荔枝龙眼的并列,突出龙眼荔枝的名贵。颔联以龙眼荔枝自比,以先生的后生来比喻荔枝龙眼,用“名贵”一词,点明题旨。“后生”二字,也暗合了前句“荔枝龙眼真并驱”的用意。颈联写龙眼荔枝的品质,以黄金包子比喻其皮厚味甜,以玉液比喻其汁甘肉滑。尾联写龙眼荔枝的珍贵,以荔枝龙眼的产地远在炎州(今广西、广东)作比,说明其难得;又以荔枝龙眼不能入皇宫为比,说明其珍贵。最后以荔枝龙眼不能为人所用作结,既表现了诗人对荔枝龙眼的赞美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不满和批判。全诗以咏物起兴,托物寓意,借物抒怀,寓情于物,是一篇咏物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