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丝附朴樕,栖鸟云枯枝。
物情有如此,贱妾当何依。
君子恩已毕,膏沐为谁施。
衰贱焉足纪,乐哉新相知。
迟迟白日晚,百年谁能持。
弃捐勿复道,有酒斟酌之。
韬光日沈饮,忘此孤生悲。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兔丝附朴樕(兔丝,即菟丝子,附生在植物上的菟丝子;朴樕,是落叶灌木的一种,也称为山荆子或木荆子):这两句描述的是菟丝子依附在树木上生长的景象。菟丝子的种子附着在宿主植物的茎叶上,通过吸取营养来生长。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依附他人而得势的人。
栖鸟云枯枝:鸟儿栖息在枯萎的树枝上。这里的“栖鸟”指的是栖息的鸟类,“云枯枝”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枝因缺乏养分而变得干枯。这暗示了那些不努力自力更生,却指望别人施舍的人。
物情有如此:自然界中的事物就是这样运作的。这里用“物情”指代自然的规律或道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接受现实的态度。
贱妾当何依:我作为一个低贱之人,应该如何依靠呢?这里的“贱妾”指的是地位低微、处境艰难的人,而“依”则是依靠、支持的意思。诗人用此表达自己在困境中的无助和对外界帮助的渴望。
君子恩已毕:君子的恩惠已经结束了。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曾经给予帮助的君子不再继续提供支持。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恩情无法持续下去的哀叹。
膏沐为谁施:我的脂膏和美发是为了谁呢?“膏沐”指的是润泽头发和皮肤的油脂,常用来形容人的容貌光鲜或生活富足。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富贵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衰贱焉足纪:我这样衰败低贱的身份,又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呢?“焉足纪”意为哪里值得记录或提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身份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悲观态度。
乐哉新相知:然而,我也很高兴能结识到新的知己。这里的“新相知”指的是新结交的朋友,“乐哉”表示高兴且满足。诗人通过这个转折,表达了在困境中仍然能够遇到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朋友的喜悦。
迟迟白日晚:太阳缓缓升起,天渐渐亮了。这里的“迟迟”形容太阳缓慢升起的样子。诗人通过描写日出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希望。
百年谁能持:百年之后谁能掌握命运呢?“百年”指的是很长时间,“持”在这里有掌握、把握的意思。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
弃捐勿复道:不要再谈论放弃或抛弃的事情了。这里的“弃捐”意味着抛弃或放弃,“勿复道”则是不要再说的意思。诗人强调要放下过去,不要被过去的失败或挫折所困扰。
有酒斟酌之:既然决定好了,那就喝点儿酒庆祝一下。“斟酌”在这里有考虑、权衡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个行为,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愿意面对现实,并从中寻找快乐。
韬光日沈饮:我将内心的锋芒收敛起来,慢慢享受酒精带来的快乐。“韬光”意味着隐藏锋芒,不外露;“沈饮”则是指慢慢品尝或饮酒。诗人用这个行为来象征他在生活中学会了低调、内敛,同时也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
忘此孤生悲:忘记了这些孤独和悲伤。这里的“此”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孤独和悲伤,而“孤生悲”则表示独自一人承受着悲伤和孤独。诗人通过这个句子,表达了一种超脱和释怀的心态,不再为过去的不幸感到悲伤。
这首诗以拟古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爱情的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现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苦与乐。同时,诗人也传达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面临困境,也要积极面对,珍惜每一个可以相聚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