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平丘陇,非关地不毛。
炊烟百里外,戍堞数峰高。
处处闻蛮鼓,时时揽佩刀。
暮穿乌石径,草树亦腥臊。

诗句释义及赏析

白骨平丘陇,非关地不毛。

  • 注释:这里的“白骨”指的是战死的将士遗骸,而“平丘陇”则形容这些尸骨横陈的景象。”非关地不毛”表达了对土地荒凉的感慨,意指这片土地因为战乱而变得荒芜。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战场的残酷和战后的荒凉,揭示了战争对人和社会的巨大破坏。

炊烟百里外,戍堞数峰高。

  • 注释:炊烟是人们生活的象征,这里用其远在百里之外的景象来反衬战乱带来的生活不便。“戍堞”指的是古代边防墙上的矮墙,象征着边疆的军事防御。”数峰”则强调了这些城墙的高大。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战后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边防的重要性和重要性。

处处闻蛮鼓,时时揽佩刀。

  • 注释:这里的“蛮鼓”指的是少数民族使用的鼓声,象征着边疆的紧张氛围。”揽佩刀”则是士兵们随身携带的武器,用以自保。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以及士兵们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危险。

暮穿乌石径,草树亦腥臊。

  • 注释:这里的“乌石径”指的是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而“腥臊”则形容了周围环境的恶劣。
  • 赏析:这句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了战争后的凄凉景象,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

完整诗句及译文

阳江道中,
白骨平丘陇,非关地不毛。
炊烟百里外,戍堞数峰高。
处处闻蛮鼓,时时揽佩刀。
暮穿乌石径,草树亦腥臊。

译文:
在阳江道中,
白骨铺满了丘陵,
并非只因为土地荒芜。
炊烟袅袅升起于百里之外,
边墙上矗立着几座高峻的山峰。
耳边不时能听到远方的蛮族战鼓声,
手中时刻紧握着佩刀防身。
黄昏时分,我穿过崎岖的乌石小径,
四周草木皆被硝烟熏染,弥漫着血腥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