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巷萧条惨澹家,荜门圭窦小山洼。
单衣絮薄风频透,破屋萝牵雨莫遮。
夜读借光天黯黯,朝炊赊米日斜斜。
家徒四壁门如洗,乐对荆妻老岁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前两句。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曲巷萧条惨澹家,荜门圭窦小山洼。”
注释:这一句描绘了一座破旧的小房子,简陋的住所显得冷清而凄凉。”曲巷”指的是弯曲狭窄的小巷,”惨澹”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家”在这里指的是住所。”荜门”是一种用草和土制成的门,”圭窦”是指小窗户。”小山洼”可能意味着地势低洼的地方。
第二句:“单衣絮薄风频透,破屋萝牵雨莫遮。”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贫士的生活状态,他穿着单薄的衣服,被风吹透;他的小屋破旧,连藤蔓也爬不进去遮挡雨水。这里的”单衣”指的是简朴朴素的衣物,”絮薄”指的是薄弱的棉絮,”破屋”指的是破损不堪的房子,”萝”是一种植物,用来编织成绳索或帘子。”风频透”和”雨莫遮”分别表达了风和雨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句:“夜读借光天黯黯,朝炊赊米日斜斜。”
注释:这句诗描写了贫士在夜晚学习的情景,由于天气昏暗,他不得不借助微弱的光线阅读。”借光”意味着利用光源,”黯黯”形容天色非常暗淡。”朝炊赊米”指的是早上做饭时需要借用或购买大米,因为没有足够的米可以自己煮食,”日斜斜”表示太阳即将落山。
第四句:“家徒四壁门如洗,乐对荆妻老岁华。”
注释:这一句反映了贫士的家庭状况,尽管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但有一扇干净的门,象征着家的整洁。”荆妻”可能指的是他的妻子,”老岁华”指的是岁月流逝。这句话表达了虽然生活贫困,但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
赏析:
这首短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贫穷书生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坚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比贫寒的生活与明亮的月光、温暖的家庭环境,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珍惜和对家人幸福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