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邹鲁气完完,钟物遗人柳语村。
德盛臣逢明盛主,心平人作太平官。
文章温雅儒风振,政事严明吏胆寒。
黄霸功成归内院,四方同见泽漫漫。

【注释】

(1)邹鲁: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曾说:“夫齐之高者其山崔也,其渊浅也,其人难亲也,以其言多也。”《论语·子路》篇。后用为称颂地方官德政的典故。

(2)钟物遗人:指留下有用的人才。

(3)柳语村:即柳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因曾任柳州刺史,故称。《新唐书·文艺传上》:“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长不工;其下笔,或文不加点。”

(4)德盛臣逢明盛主:意谓贤臣遇明君。

(5)心平人作太平官:意谓人心安定,才能使政治清明。

(6)文章温雅儒风振:意谓文章优美典雅,有利于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

(7)政事严明吏胆寒:意谓政事严谨,官吏畏服。

(8)黄霸:西汉循吏,任颍川太守三年,“百姓皆以安土乐业”。

(9)内院:汉宫名,在未央宫内。此处借指朝廷。

(10)四方:指天下各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之际,对邓太守寄予了厚望。全诗分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后六句为一层。先写邓太守赴任时的盛况,然后写他治理下的太平景象。

首联两句,是说邓太守去到任地后,能像邹鲁那样成为贤人、君子的聚集地。这里所说的邹鲁,是指邹城和鲁城,春秋时期孔子曾说:“吾有志于斯,虽死犹未悔也。”后人便把邹鲁作为贤士的代称。这两句诗既点明了邓太守的任所,又表明了他对贤人、君子的殷切期望。

颔联两句,是说邓太守治理政事,如明君遇到贤臣一样。这两句诗中,既有对邓太守的赞美,又暗寓着希望他能够做到贤明之君与贤明之臣相得益彰的意思。这一联中的“明盛主”三字,既表明了邓太守将遇到的是一个英明之君,同时也暗寓着邓太守自己要当好这个英明之君。这一联中的“明盛主”,既可以理解为邓太守自己将要成为的英明之君,也可以理解为邓太守将要辅佐的英明之君,但无论怎样理解,都表明了诗人对邓太守的殷切期望。

颈联两句,是说邓太守治理政事,能使民心得到安抚,从而天下太平。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邓太守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太平的理想。这里的“太平官”,既可以理解为邓太守本人能够当好一个太平之官,又可以理解为他能够辅佐一个太平之君。

尾联两句,是说邓太守功成归内院以后,天下百姓都能沾他的福泽。这里的“归内院”,可以解释为邓太守回朝廷述职,也可以解释为邓太守辞官退休。这一联诗中,既体现了诗人对邓太守功成的祝贺,又表达了诗人对天下百姓福泽的祝愿。这两句诗中的“归内院”,既表现了邓太守功成归位的喜悦心情,又表现了诗人对天下百姓福泽的无限憧憬。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据王琦考证,应作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当时邓州刺史是李夷简。李夷简为人贪鄙而刻薄,因此,诗人对他的评价是不高的。然而,诗人对邓太守却寄予了厚望。他希望邓太守能够像邹鲁那样成为一个贤人的聚集地,能够像明君一样得到贤臣相助,能够使天下百姓得到太平之福。这些期待,都是出于诗人对邓太守的一片真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