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欺霜鬓,飘零胡不归。
沧洲吾道在,白眼世情非。
有客歌丛桂,何人问少微。
但看沙上鸟,来去总忘机。

【注释】:

  1. 沙上鸟:指鸥。鸥是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的鸟,不拘泥于人世。
  2.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田隐居后所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译文】:
    秋风欺侮着霜白的鬓发,飘零不定何不回家?
    沧海洲上我的道在,白眼世情不合时宜。
    有客人唱歌丛桂树,谁人问少微之术?
    只看着沙滩上的鸥鸟,来去自由总忘机心。
    【赏析】:
    《送友人》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作者已年过半百。诗人在诗中写道:“莫作十年湖海客,风雨夜归人”,表现了他对人生道路和前途的思考。
    这首诗以“风尘”“江湖”为题材,描写了诗人在仕途中遭受打击之后,仍不改其志,仍然积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态度。首句“风尘满面鬓毛苍”,描绘出诗人饱经忧患、风尘满面的形象;次句“江湖浪迹一身轻”,则表现诗人虽身处乱世,但志向远大,依然保持潇洒飘逸的风度。第三句“莫学班超投笔从戎”,表明诗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弃,他宁愿“风尘满面鬓毛苍”,也不愿“腰悬相印负朝服”。第四句“休笑李广无功劳”,表明诗人对立功边塞的渴望,尽管李广一生未能封侯,但他仍然希望在边关建立功绩,报效国家。第五句“莫学张翰辞帝京”,表明诗人对于朝廷的厌恶,他宁可像张翰那样归隐田园,也不羡慕王导那样做官享福。最后两句“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表明诗人对名利看得很轻,认为只要能够享受眼前的欢乐,何必在意身后的名誉呢!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朋友间互相勉励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和前途的思考。全诗情感深沉而又含蓄蕴藉,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执着追求,又表现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