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采山中秀,虬髯未可逢。
蓟门违凤啸,郑圃恋仙踪。
云气团岩竹,泉声杂涧松。
暝投何处宿,隔水动疏钟。
解析:
1. 诗句逐句解读:
- 山行有怀: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和对未知的期待。这里的”山行”指诗人行走在山间,”有怀”则意味着内心有所思、有所感。
- 欲采山中秀:描述了诗人的愿望,想要采摘山中的美景。
- 虬髯未可逢:用“虬髯”象征山中奇特的景象或生物,暗示这些美景难以遇见。
- 蓟门违凤啸:指的是离开故乡蓟门时,听到凤凰般的叫声(可能是指某种传说中的吉祥物或美好的声音)。
- 郑圃恋仙踪: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郑圃”可能是地名或比喻,”仙踪”则代表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 云气团岩竹:描绘了山石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团岩竹”可能形容岩石形状像团状且上面长满了竹子。
- 泉声杂涧松:声音与自然的和谐,泉水的声音混杂在山涧中的松树之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氛围。
- 暝投何处宿:天色已晚,诗人不知该向何处投宿,体现了旅途中的一种迷茫或不确定。
- 隔水动疏钟:远处传来的钟声,增添了旅途中的氛围感和文化氛围。
2. 关键词注释:
- 欲采山中秀:想采摘山林中的秀美。
- 虬髯:形容山中景色奇特,如同龙须一般美丽。
- 违凤啸:离开家乡时听到像凤凰一样悦耳的声音。
- 郑圃:一个可能的地点名,可能寓意着仙境之地。
- 云气:描述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泉声:泉水流淌的声音。
- 涧松:山涧中生长的松树。
- 暝投何处宿:夜晚不知道在哪里住宿,反映了旅途的不确定性。
- 隔水:通过水流相隔,可能指远处的山峦或建筑。
- 疏钟:稀疏的钟声,增加了旅途的静谧感。
3.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四言诗形式,展现了游子对远方自然美景的向往及对故乡的情感依恋。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对自然界声响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旅行中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于未知旅程的好奇和留恋。整体而言,此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之情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折射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