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楼阁镜中开,客自风流载酒来。
山势似浮三竺寺,荷香深袭百花杯。
商歌竞逐沧浪起,野服俱成薜荔裁。
我辈相逢情不浅,停桡还上越王台。
【注】:
参差楼阁镜中开:参差不齐的楼阁映照在镜中。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山势似浮三竺寺:这山的气势好像浮在三竺寺之上似的。
荷香深袭百花杯:荷花的香味深深地扑进百花酒的酒杯里。
商歌竞逐沧浪起:商人的歌声争相追逐在沧浪江上响起。
野服俱成薜荔裁:野外的服饰都被裁剪得如同薜荔叶一样美丽。
【注释】:
朝宾,指朝廷中的宾客。观甫,即陈观甫,生平事迹不详,可能是作者友人或门人。吴潜夫,作者的朋友。叔理,即陈叔理,生平事迹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门人。
泛舟晋安城西作:泛舟,乘船游览。晋安,地名。城西,指晋安城的西部。作,即作品的意思,这里指游历所见的景致。
【译文】:
参差不齐的楼阁映照在镜中,客人自风流载酒而来。
山势好像浮在三竺寺之上,荷花的香味深深地扑进百花酒的酒杯里。
商人的歌声争相追逐在沧浪江上响起,野服都被裁剪得如同薜荔叶一样美丽。
我辈相逢情不浅,停桡还上越王台。
赏析:
这首诗是陈著在晋安游时所写的一首七绝,描写了晋安城西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第一句“参差楼阁镜中开”,写晋安城西的自然风光。晋安,即现在的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城西的风景优美,有著名的三坊七巷、西湖等景点。诗人通过描写参差楼阁映照在镜中的景象,生动地勾勒出晋安城西的自然美景。
第二句“客自风流载酒来”,写晋安城西的人文景观。这里的“风流”一词,既指晋安城的风韵,也指晋安城的人。诗人通过描绘客人自风流载酒而来的情景,展现了晋安城西繁华的人文风貌。
第三句“山势似浮三竺寺”,进一步描绘了晋安城西的自然风光。这里的“三竺寺”,是指佛教名刹——福州三坊七巷中的鼓岭涌泉寺(又名三峰寺)。诗人通过将山势比作浮在三竺寺之上,形象地描绘了晋安城西的壮丽山水画卷。
第四句“荷花香深袭百花杯”,进一步描绘了晋安城西的自然环境。荷花盛开的季节,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诗人通过描述荷花的香气深深地扑进百花酒的酒杯里,表达了自己对晋安城西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五句“商歌竞逐沧浪起”,继续描绘晋安城西的人文景观。这里的“商歌”,指的是古代商人的歌声。诗人通过描绘商歌竞逐在沧浪江上响起的情景,展现了晋安城西繁华的商业氛围。
第六句“野服俱成薜荔裁”,进一步描绘了晋安城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这里的“野服”,是指古代百姓的服装。诗人通过形容野服被裁剪得如同薜荔叶一样美丽,形象地描绘了晋安城西的景色之美。
第七句“我辈相逢情不浅”,表达了诗人对晋安城西美景的赞美之情。这里的“我辈”,指的是同游者。诗人通过表达彼此相逢之情不浅,表达了对晋安城西美景的深深喜爱。
最后一句“停桡还上越王台”,是诗人对晋安城西美景的留恋之情的表达。这里的“越王台”,是福州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诗人通过表示愿意停下来欣赏越王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晋安城西美景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陈著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