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龙泉暗斗牛,如何也逐少年游。
请看双鬓皤如此,厌说青云四十秋。

【注释】

  1. 蒜岭:地名。在今河南信阳市境内,是豫、鄂两省的交通要冲。2. 郑襄甫:郑思肖(?—1296)南宋画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字自昭,号云谷生,又号一山民、溪边老人、老圃等,祖籍浙江宁海,后徙居福建侯官,即今福州人,宋末为避元兵之乱,隐居于九峰山中。3. 偶成:诗题一作《送郑襄甫归闽》。4. 龙泉:剑名,指宝剑。5. 双鬓:指两鬓头发。6. 皤:形容年迈发白的样子。7. 厌说:讨厌谈论。8. 青云:指高远的前程。9. 四十秋:指四十岁。
    【赏析】
    郑思肖是一位爱国志士和杰出的画家。他一生不与元统治者妥协,坚持反元的志向,以“身寄孤屿,意托遗民”,表现其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善画墨梅,有”梅花道人”之称。这首诗是他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沉,抒发了作者对郑襄甫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
    第一句“三尺龙泉暗斗牛”用比喻的手法,将郑襄甫比作宝剑,暗示其才华出众,锋芒毕露。同时,也暗示了郑襄甫的壮志未酬,如同宝剑埋藏地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句“如何也逐少年游”则是对前一句的解释,表达了作者对郑襄甫被迫离开故土、流落他乡的无奈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郑襄甫的才情被埋没,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用。最后两句“请看双鬓皤如此,厌说青云四十秋”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既表达了作者对郑襄甫的关心和忧虑,又暗示了郑襄甫的年事已高,无法再有所作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重视,希望郑襄甫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