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古城池,斜光照戍旗。
关临苗子砦,洞入长官司。
殊俗终难近,蛮音久易知。
踟蹰暮江上,又是仲秋时。

【注释】

镇远三首:指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中《出塞》和《在京口作》中的“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言游子抛故国?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和“遥见乡路绕青山,青旗沽酒落日间。归时陇月低于檐,抱膝东床对数残。客舍并州已十霜,萧萧草木动寒商。谁怜旅泊孤舟外,万里云罗接地光。”

古城池:即镇远府城,位于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建城历史悠久,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镇远卫、正统十二年(1447年)改置镇远府的治所。

斜光照戍旗:指夕阳照耀下戍边士兵的旗帜。

关临苗子砦:关隘濒临苗族聚居的苗子寨。

长官司:指苗族的土官统治区。

殊俗终难近: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终究难以靠近。

蛮音久易知:少数民族语言长期不易懂。

踟蹰:徘徊,犹豫不定的样子。

仲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八月。

【译文】

荒凉的古城矗立着,斜阳照耀着戍楼旗帜。

关隘临近苗族聚居的寨子,洞窟进入苗族土司领地。

少数民族的习俗最终难以亲近,蛮语长久使人难以理解。

我站在江边徘徊不已,又是到了深秋时节。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从军远征的所见所感。诗前两句写景:荒凉的古城堡,斜阳映照下的戍旗;三、四两句写战事:关隘邻近苗寨,洞窟通向苗司领地。五六两句转折写景:“殊俗终难近,蛮音久易知”意思是说,少数民族的习俗我们终究难以接近,他们的语言也长时间难以听懂。结尾两句写诗人的内心活动:“踟蹰暮江上,又是仲秋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他既想远离战乱回归故乡,但又留恋战争生活的艰苦与刺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