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东都士,吾师更可嗟。
三年为逐客,万里未还家。
暮阻巴山雪,春行楚岸花。
江湖无路觅,流涕望天涯。

【注释】五清先生:指杜甫。五清,是杜甫号,此指杜审言。客澧州:流寓在澧州。澧州,今湖南常德县。惆怅,愁苦的样子。

【赏析】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唐朝朝廷大乱,杜甫也因战乱漂泊在外。本诗是作者流寓澧州的一首抒怀诗。前两联写漂泊异乡的感慨;三、四联写流落他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末联写壮志未酬的悲叹。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得五清先生消息尚客澧州怅然有怀作诗六首

憔悴东都士,吾师更可嗟。

三年为逐客,万里未还家。

暮阻巴山雪,春行楚岸花。

江湖无路觅,流涕望天涯。

第一联“憔悴东都士”,点明诗人流落外乡的身世,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东都,即洛阳,唐时称洛阳为东都。杜甫自比为东都之士,意在表达自己被贬到远方的痛苦心情。

第二联“三年为逐客,万里未还家。”直接写出了诗人被流放的缘由。三年之中,一直做官外任,未能回到故乡。“万里”一词,更是强调了自己流离失所之苦。

第三联“暮阻巴山雪,春行楚岸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巴山雪景和楚地花海,分别代表北方与南方,一冷一暖,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有对流离失所的无奈与悲伤。

第四联“江湖无路觅,流涕望天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诗人身处江湖之间,四处寻找出路,却只能面对茫茫天际。这种无助与悲哀,使得诗人更加感到痛苦不堪。

这首诗是杜甫在流寓澧州的一首抒发感情之作,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和深刻的内心抒发,展现了诗人流离失所的悲惨处境和深沉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