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荆人识,文章澧郡传。
夷方仍俎豆,客路半舟船。
太守迎徐稚,诸生仰郑玄。
独怜门下士,何日进彭宣。

得五清先生消息尚客澧州怅然有怀作诗六首其三
儒行荆人识,文章澧郡传。
夷方仍俎豆,客路半舟船。
太守迎徐稚,诸生仰郑玄。
独怜门下士,何日进彭宣。

注释:

  1. 儒行荆人识:指的是儒家的品行和学问在荆地(指荆州)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和赞誉。
  2. 文章澧郡传:指文章写得好,名声在澧州(指湖南省澧县)流传开来。
  3. 夷方仍俎豆:表示即使在边远地区,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仍然存在。
  4. 客路半舟船:表达了旅途中的艰辛,一半的时间都在船上度过。
  5. 太守迎徐稚:提到太守迎接的是东汉时期的名士徐稚,徐稚以谦逊著称。
  6. 诸生仰郑玄:诸生指的是当时的读书人,他们敬仰汉代大儒郑玄。
  7. 独怜门下士:只有对那些门下的弟子,诗人才会感到特别的怜惜。
  8. 何日进彭宣:彭宣是古代的一个贤人,诗人期待有一天他能被推荐给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何景明在得知友人五溪先生的消息后,感慨自己远离家乡、仕途不顺时所作。诗中通过描述澧州的地理位置、文化传承以及自己的仕途经历,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学和志向,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归乡之路的展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豁达胸怀。

得五清先生消息尚客澧州怅然有怀作诗六首其四
迹为羁栖久,身因放逐劳。五溪淹日月,三峡尚波涛。
梦里摧双翼,愁边见二毛。清风引归袂,名共蜀山高。

注释:

  1. 迹为羁栖久:指长时间被囚禁或流离失所的足迹。
  2. 身因放逐劳:指因为被贬谪而身心疲惫。
  3. 五溪淹日月:形容时间在五溪地区过得很慢,仿佛淹没在了岁月之中。
  4. 三峡尚波涛:指长江三峡依然波涛汹涌。
  5. 梦里摧双翼:梦中失去了飞翔的能力,比喻仕途受阻、理想难以实现。
  6. 愁边见二毛:形容在忧愁之时,看到鬓边的白发,象征着年华老去。
  7. 清风引归袂:清风轻拂着衣袖,引导诗人想要回归的意愿。
  8. 名共蜀山高:与蜀山相比,诗人的名声更加显赫。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的流放生涯中,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无奈感慨。诗中“五溪淹日月”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艰苦,而“三峡尚波涛”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诗人通过“梦里摧双翼”这样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自己在政治道路上受到的挫折和个人理想的破灭。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诗人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情操,希望能够像蜀山一样,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广阔的天地。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励志的色彩。

得五清先生消息尚客澧州怅然有怀作诗六首其六
迹为羁栖久,身因放逐劳。五溪淹日月,三峡尚波涛。
梦里摧双翼,愁边见二毛。清风引归袂,名共蜀山高。

注释:

  1. 迹为羁栖久:指长久以来被囚禁或流离失所的状态。
  2. 身因放逐劳:身体上因被流放而感到疲惫和劳累。
  3. 五溪淹日月:形容时间在五溪地区过得很慢,仿佛淹没在了岁月之中。
  4. 三峡尚波涛:指长江三峡依然波涛汹涌。
  5. 梦里摧双翼:梦中失去了飞翔的能力,比喻仕途受阻、理想难以实现。
  6. 愁边见二毛:形容在忧愁之时,看到鬓边的白发,象征着年华老去。
  7. 清风引归袂:清风轻拂着衣袖,引导诗人想要回归的意愿。
  8. 名共蜀山高:与蜀山相比,诗人的名声更加显赫。

赏析:
这首诗同样表达了诗人在流放期间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对时间和自然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自己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诗中的“梦里摧双翼”和“愁边见二毛”等意象,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尽管如此,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来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整首诗歌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