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公堂下竹,覆地长新篁。
雨飐春墙碧,风含石室凉。
经行留下榻,晏坐对焚香。
遗响流笙凤,时时落上方。

【注释】

“鲁山院”:即鲁山寺。鲁山,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北。寺中竹丛茂盛,环境清幽。

“泰公堂”:指唐玄宗李隆基。

“篁”(huáng):竹子。

“雨飐(zhǎn)春墙碧”:春雨敲打着墙壁,把青墙打得一片碧绿。飐,风击的样子。

“石室凉”:石洞清凉,有如夏夜。

“经行”:经过。

“遗响”:这里指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

“笙凤”:笙箫一类的乐器。相传古代有凤凰鸣于庭前,故以“笙凤”为乐声的美称。《列子·汤问》:“宋之愚人得燕雀,以为燕雀也,举而飞之,覆所得栽形,三月不知其异也。”

“方”:语助词。

【赏析】

《鲁山院竹》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五绝。此诗通过对鲁山寺竹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写院中的竹。诗人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茂密的竹子覆盖了大地,生长着一片片新长出的竹叶。这一句通过“覆地”、“长新”等词的使用,生动地描绘出了竹子旺盛的生长势头。

颔联描写竹影婆娑、风送凉意的场景。诗人用“雨飐春墙碧,风含石室凉”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宁静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这里的“飐”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雨打湿了竹叶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同时,“含”字也巧妙地表达了风儿在石室内吹动的景象,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凉爽的感觉。

颈联写诗人经过鲁山寺时的情景。诗人经过鲁山寺时留下了榻,晏坐对焚香。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鲁山寺内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座古老寺庙的敬畏之情以及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同时,“遗响流笙凤”一句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比作笙凤之声,给人以美妙的听觉享受。

尾联写诗人离开鲁山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留下足迹,时时落上方。这句话通过描绘诗人在鲁山寺外留下的足迹,表达了他对这片美丽的土地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鲁山寺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