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笛声三四弄,坐听疑隔楚江濆。
落梅折柳怨清夜,激羽流商哀白云。
月上山楼人独倚,风高秋院客先闻。
洞庭空阔潇湘冷,缥缈馀音送雁群。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诗人在岳阳城中闻笛的所见所感。首联“何处笛声三四弄”写听到的笛声;颔联“落梅折柳怨清夜”写看到的景象;颈联“月上山楼人独倚,风高秋院客先闻”写诗人的感受;尾联“洞庭空阔潇湘冷,缥缈馀音送雁群”写诗人由此产生的情感与联想。

【答案】

译文:何处传来笛声三两声?我坐着听疑是远隔楚江边。落梅和折柳让人怨恨这清静的夜晚,激荡羽音的乐曲哀痛白云飘荡。月光映照在山楼之上,独自倚着栏杆的人不禁感慨万分,秋风劲吹在秋院里,客人已经先听见了。洞庭湖空旷辽阔,潇水寒冷,那余音袅袅仿佛在为大雁送行。注释:闻:听见(听到) 三四弄:形容笛声悠扬连绵不断。濆:岸。激羽流商:指激荡羽音的乐曲。哀白云:指曲调哀婉动听。清夜:宁静的夜晚。缥缈:隐隐约约的样子。馀音:指曲调悠长回响。雁群:指大雁。赏析:此诗前四句写景抒情,后四句写情写景。前四句写景抒情,描绘出一幅清幽的意境图。“何处笛声三四弄”,点明了题目中的“闻笛”。“坐听疑隔楚江濆”,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时的惊讶之情,表现出诗人被深深吸引住了。颔联写景抒情。“落梅折柳怨清夜”“落梅折柳”本就是江南特有的景物,这里用来衬托环境气氛,渲染了作者内心的孤寂、惆怅。“怨清夜”,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无奈。“激羽流商哀白云”一句运用了典故。据史书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曾得到一只鸾鸟,这只鸾鸟有三条腿,能歌善舞,名叫“九皋”。后来这只鸾鸟飞入文王之梦,文王于是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这里的“鸾”借代了周王朝。用此典,意谓笛曲哀婉动人,使天上的云也为之动容,从而引起作者无限感慨之情。后四句写情写景。“月上山楼人独倚”,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夜景,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风高秋院客先闻”,描写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热爱之情。“洞庭空阔潇湘冷”,“潇湘”,即今湖南一带地区。“空阔”二字,既点出了洞庭湖的特点,又渲染了诗人悲凉的情绪。最后两句写景抒情。“缥缈余音送雁群”,用“缥缈”一词写出了笛声悠长回旋,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