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夏雨不绝,黄河以南渐杀麦。
裕州城中十万家,自经寇盗惟黄沙。
名商大贾岁不集,新丝旧谷嗟何及。
郝侯五马天上来,褰帷露冕开风霾。
教农服田贾服贾,只有牛马无豺虎。

注释:

裕州行:指《新唐书·李益传》:益为边将,以功授侍御史、试太常博士;坐事免官,后复起。又尝从哥舒晃击吐蕃,大败之,擢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充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这首诗是他任节度副使时写的。

今年:指代作者任节度副使的时间。

春夏雨不绝:春雨和夏雨接连不断。

黄河以南渐杀麦:黄河流域以南的麦子渐渐被雨水淹死了。

自经寇盗惟黄沙:自己经受着盗贼的抢掠,只有满地的黄沙。

名商大贾岁不集,新丝旧谷嗟何及:有名望的商人、大商人一年也没有来,新的蚕丝和旧的谷物都卖不掉。

郝侯五马天上来,褰帷露冕开风霾:指诗人自己的官职。郝侯,指诗人自己。五马,指仪仗。天上来,形容地位高。褰帷露冕,形容官员的廉洁奉公。开风霾,指治理国事。

教农服田贾服贾,只有牛马无豺虎:让农民耕种田地,商人从事买卖,只有牛和马没有豺和虎之类的猛兽。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唐代诗人李益任节度副使时所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篇意境雄浑壮阔,气势磅礴,语言质朴而含蓄。

开头两句“今年春夏雨不绝,黄河以南渐杀麦”,是写实。“今年”指的是作者任节度副使的时间(公元824年)。“春夏雨不停”,说明当时天气干旱少雨,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庄稼无法生长。“黄河以南渐杀麦”是说在黄河以北地区,由于连年干旱,麦子也难以生长。这两句是实写,但通过“今年”“黄河以南”等词语的提示,使人想到这是在战争年代,因而与后四句抒情内容相呼应。

第三、四句:“名商大贾岁不集,新丝旧谷嗟何及。”这两句是抒情。前一句“名商大贾岁不集”,意思是说,有名的商人和大商人这一年都没有来。“新丝旧谷”是指当年收获的新丝和陈年的谷物。这句是说,因为战乱,商人不敢到这里来,新丝和新谷都卖不出去。后一句“嗟何及”,意思是说这些新丝新谷如果卖不出去,那可就来不及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战争的影响,商人不来收购,新丝新谷无人问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腐烂掉。这两句抒发了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深深忧虑之情。

下面四句,“郝侯五马天上来,褰帷露冕开风霾”,是写诗人自己。“郝侯”是指诗人自己,“五马”是指仪仗。“天上来”,形容地位高。“褰帷露冕”,意思是说这位官员十分廉洁,亲自穿着布衣出来办公,不用车舆,只用仪仗队开道。“开风霾”,意思是说这位官员治理国事,清除积弊。这四句写诗人自己当官时的清廉与政绩,表现了他为民除害、勤政爱民的形象。

最后两句:“教农服田贾服贾,只有牛马无豺虎。”意思是说,他让农民种田,商人经营商业,只有牲畜没有野兽。这两句是对前面四句的补充。这四句的意思与第一、二句相同,都是说由于战乱,农民和商人都没有办法生活。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同情。

全诗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宏远,感情沉郁悲壮。诗人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战乱造成的灾难描绘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