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为楫,文梓为船。青荷为盖衣红莲,宫娃侧坐挥繁弦。
凄风袅袅飘素秋,飞花委叶承波流,霜露夜下不可留。
【注释】
琳池:指皇家园林。楫(jī):船桨。文梓(zǐ):一种树木,其木可作船材。宫娃:即宫女。繁弦:指弦乐器。飞花委叶:飘落的花瓣和枯黄的叶子。承波流:承接着波浪。霜露:指早晨的露水。夜下:指夜晚。不可留:不能留下。
【译文】
木兰为船桨,文梓为船体。青莲荷叶作伞衣,红莲盖头侧坐旁。凄风袅袅飘素秋,飞花委叶承波流,霜露夜下不可留。
【赏析】
此为一首咏物诗,借咏荷花来抒发作者对宫廷生活、富贵繁华以及美好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首句“琳池歌”三字,既点出了题意,又为全篇定下了基调。“木兰”二字,用典,取自《世说新语·容止》中“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蒹葭’,古乐府《上邪》词也。玉树,谓王武子也。”(《世说新语·容止》)木兰,即木兰舟,是古代以木兰木为材制作的船。此处以木兰比喻船,暗含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世的感慨。“文梓为船”,以文梓喻船,文梓为优质木材,质地优良,色泽光亮,是制作高级船只的材料。“为楫”二字,说明这是一艘船。而“楫”又是划船用的长竹竿,这里暗示了这艘“木兰”之船,正是由皇帝所命,由宫中的嫔妃乘坐的。
接下来四句写船上所见。“青莲荷叶作伞衣,红莲盖头侧坐旁。”青莲,即莲花,是佛教中的圣洁之物,象征纯洁、高雅,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更是被世人所景仰。荷叶则是荷花的茎叶,也是古人诗文中常用的意象之一。“青荷”二字,不仅写出了荷叶的颜色,更通过荷叶来暗示荷花的美。而“红莲盖头侧坐旁”,则描绘了一幅宫女们乘坐着装饰华丽的木兰舟,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生动画面。宫女们头戴红莲,身披绿荷,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幅图画更加富有诗意。而“侧坐”二字,则表明了宫女们的坐姿,她们或是依偎在船边,或是斜倚在船侧,姿态各异,各有风采。
然而好景不长,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凄风袅袅飘素秋,飞花委叶承波流,霜露夜下不可留。”在这短短几句话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秋风瑟瑟,吹拂着湖面,带起一片片落叶;荷花凋零,花瓣纷纷落入水中,与波纹相拥。而那寒霜露水洒在身上,使人感到一丝丝寒意。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古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这美丽的画面中,诗人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他想起了自己的过去,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在他身边的朋友们。他们也曾像这些宫女一样,享受着皇室的恩宠和荣华富贵;但如今,他们都已经离他而去,只留下了空荡荡的回忆。而那些宫女们也已经离开了这个曾经繁华的地方,不知去向何方。
这首诗以咏物为主,通过对荷花、荷叶、宫女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富丽堂皇、却又寂寞冷清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