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河浊不见日,汝今欲往何时出。公无渡河,河广浩无涯。
往而不返,化为泥与沙。夸父渴走成邓林,至今丘冢犹岑崟。
河中蛟龙见人喜,纵有舟楫谁救尔。噫嗟嗟,公无渡河,渡河而亡,不如陆死噫。
嗟嗟公无渡河。
翻译
公无渡河,河浊不见日,汝今欲往何时出。公无渡河,河广浩无涯。
往而不返,化为泥与沙。夸父渴走成邓林,至今丘冢犹岑崟。
河中蛟龙见人喜,纵有舟楫谁救尔。噫嗟嗟,公无渡河,渡河而亡,不如陆死噫。
嗟嗟公无渡河。
注释
- 公:这里指的是那些打算过河的人。
- 渡河:指渡过河流。
- 河浊不见日:意思是河水浑浊到连太阳都看不见了。
- 汝今欲往何时出:你打算什么时候从这里出去呢?
- 往而不返,化为泥与沙:走了之后不再回来,最终变成了泥土和沙子。
- 夸父:神话人物,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巨人。
- 渴走成邓林:传说中夸父因为口渴而去追逐太阳,最后渴死在了大泽——邓林。
- 丘冢犹岑崟:山丘的坟头仍然耸立在那里。
- 蛟龙:水中的大鱼。在古代传说中,龙是水族的首领。
- 舟楫:船只和桨。
- 噫嗟嗟:感叹词,用来表达强烈的情绪。
- 嗟嗟公无渡河:这是全诗的重复部分,表达了对人们不应过河却选择冒险的警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河水的污染和危险的河神来告诫人们不要冒险过河,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夸父的故事和河中的蛟龙的描绘,形象地说明了一旦过河就可能会遭遇不幸。整首诗歌以反复的“嗟嗟”结尾,强化了对安全的呼吁,使得主题更加突出。这种警示性质的作品在古代中国非常常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