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绝色世无邻,粉黛那数三千人。咫尺宫门接前殿,君王只向图中见。
当时自恃如花容,美丑谁知由画工。单于日近汉日远,万里风沙魂不返。
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皓齿明眸葬胡地,千秋遗曲犹悲酸。
燕支暮云白浩浩,胡儿吹笳雪飞早。山前孤冢高嵯峨,岁岁春风长青草。
古来抱节本难遇,况复蛾眉人所妒。君不见长门宫,不用黄金买词赋,纵有朱颜君不顾。
明妃引
明妃(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丽,举世无双,无人能比。她的容貌之美,堪称绝世,令人惊叹不已。她的名字在古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如《汉书》和《后汉书》等史书都有记载。然而,她的名字却很少出现在诗歌和文章中。这可能是因为她的美貌太过耀眼,以至于没有人能够用语言来形容她的美丽。
这首诗以明妃为主题,通过描绘其外貌、生活以及命运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和悲剧性。诗人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明妃绝色世无邻,粉黛那数三千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明妃的美丽无与伦比。她的美丽如同天上的明月,照亮了整个大地;她的美丽如同繁星点点,点缀着夜空。而与之相比,那些化妆的女子们则显得黯淡无光,仿佛是一群乌鸦聚在一起。
“咫尺宫门接前殿,君王只向图中见。”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明妃与普通女子的不同之处。尽管她生活在皇宫之中,但是皇帝却无法真正见到她。这是因为她总是被隐藏在画卷或照片中,成为了一种视觉上的符号。这种被限制的自由和孤独感,使得明妃的生活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当时自恃如花容,美丑谁知由画工。”这两句诗表达了明妃内心的自豪和困惑。她曾经自信地认为自己如同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但是后来才发现,美丽与否并不取决于外貌,而是取决于人们的内心。这种认识的转变,让她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安。
紧接着,“单于日近汉日远,万里风沙魂不返。”这两句诗描绘了明妃身处异乡的艰辛生活。尽管她来自中原王朝,但是却被流放到了遥远的北方。在那里,她不仅要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其他民族的威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让她感到无比的凄凉和无助。
“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这两句诗描绘了明妃在边疆生活的艰辛。每天清晨,她都要登上马背,弹奏起琵琶。而在寒冷的关塞之地,她只能穿着翠绿色的长袖衣服瑟缩颤抖。这些描写都表达了她的孤独和困苦。
“皓齿明眸葬胡地,千秋遗曲犹悲酸。”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明妃的哀悼和同情。虽然她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她的美貌和才华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的遗曲如同一把锋利的剑,深深地刺入了人们的心田。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人们对她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古来抱节本难遇,况复蛾眉人所妒。”这两句诗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自古以来,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的人并不多见,更何况是一个拥有美貌的女性呢?更何况,她还受到了他人的嫉妒和误解。这种困境使得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赏析:这首诗以明妃为题材,通过对她外貌、生活、命运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貌、孤独和悲剧性。同时,诗人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富有内涵。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明妃的诗歌,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和社会对她们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