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宫兵来围朔妻,置儿裤中儿不啼。一索不得当再索,孤儿那可活。
嗟杵臼,尔为朔客我为友,立孤诚难死何有。嗟程婴,女当徐死难当事,尔疆为难我为易。
千金诈卖赵氏子,真孤乃存杵臼死。复赵社,婴刎头,报死者。
【解析】
此诗是一首叙事诗。前四句叙述了“朔妻”被“下宫兵来围”,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置儿裤中儿不啼”,以表现其“孤儿”之难;后八句描写了程婴和公孙杵臼为报赵氏冤死、复赵社而“婴刎头”的情景,表达了强烈的反暴复仇的主题思想。全诗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答案】
译文:
下宫兵来围朔妻,置儿裤中儿不啼。一索不得当再索,孤儿那可活?
嗟杵臼,尔为朔客我为友,立孤诚难死何有?
嗟程婴,女当徐死难当事,尔疆为难我为易。
千金诈卖赵氏子,真孤乃存杵臼死。复赵社,婴刎头,报死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晋国发生变乱时,当时正处在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火纷飞,人民生活困苦。诗中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了人们反抗斗争的勇气和正义行为,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
第一首“下宫兵来围朔妻,置儿裤中儿不啼。”这是讲下宫的士兵包围了朔妻,把儿子放在裤子里,儿子都不啼哭,表现出朔妻的丈夫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也说明朔妻的丈夫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
第二首“嗟杵臼,尔为朔客我为友,立孤诚难死何有。”“嗟程婴,女当徐死难当事,尔疆为难我为易。”这两首诗写的就是主人公朔客和程婴、公孙杵臼为国为民舍身取义的故事。朔客和程婴、公孙杵臼都是春秋时期的贤人。朔客是晋国大夫,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敢于同权贵作斗争。程婴和公孙杵臼是两个朋友,他们为赵家报仇,冒死杀死婴儿,立赵氏孤儿,以报答赵家的恩情。
最后两行“千金诈卖赵氏子,真孤乃存杵臼死。”“复赵社,婴刎头,报死者。”这几句诗写赵家的儿子被卖到齐国去,但赵家却暗中派人把他接回。后来因为形势危急,赵家只好立赵氏孤儿,让他继承王位。赵国的大臣们看到形势危急,就立公孙杵臼为国君。公孙杵臼为了报答赵家的恩情,决定自杀,让赵氏孤儿继位。
这首诗通过对朔客、程婴、公孙杵臼三人的描写,歌颂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而甘愿牺牲自己的高尚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