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更名入官,厕变形伏。桥下虽不褫,雠魄犹得斩。
雠衣生有国士名,死为壮士哀。
【注释】
国士:指有志节的人,即志士或烈士。仇:仇敌;仇家。雠衣:指为报仇而穿的衣服。
【赏析】
《国士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一个为国复仇的壮烈之士的形象。全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一、首句:“漆身为厉,吞炭为哑。”
- 这句诗的意思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里用“漆身”和“吞炭”两个典故,分别表示他的忠诚和勇敢。
二、次句:“更名入官,厕变形伏。”
- “更名”指的是改名换姓,以便于隐藏身份;“入官”则是指参军从军;“变形伏”则是指隐藏身形,伺机刺杀仇敌。这句诗表达了这位壮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改变自己的身份,从军征战,伺机刺杀仇敌的决心。
三、第三句:“桥下虽不褫(chǐ),雠(chóu)魄犹得斩。”
- 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我不能亲自去刺杀仇敌(因为我已经死了),但我的灵魂仍然可以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中,直到我找到仇敌为止。这里的“桥下”指的是战场上的战场;“褫”字在这里表示剥夺、消灭的意思;“雠(chóu)魄”指的是仇恨和愤怒的灵魂;“斩”则是指杀死敌人。这句诗表达了这位壮士虽然已经牺牲,但他的复仇决心却永存于世,永远不会消逝。
四、第四句:“雠衣生有国士名,死为壮士哀。”
- 这句诗的意思是:穿着复仇之服(仇衣),这就是我的名字;即使我死了,也要让世人知道我是一个为国家和民族而英勇奋斗的壮士。这里的“雠衣”指的是复仇之服;“国士”指的是有志节的人,即志士或烈士;“哀”则是指哀悼、惋惜。这句诗表达了这位壮士虽然已经牺牲,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激励着后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