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月食月半缺,仲冬月食食之既。皇皇下民,亦孔之悸。
烨烨其魄,有物薄之。彼盈而微,实度之宜。今此下民,孰使告尔灾,嗟嗟亦悸孔哀。
有烈其风,自伊天阻。云旗载扬,朦瞽奏鼓。率彼下土,诉于帝所。
诉于帝所,光复于天。光复于天,其明罔愆,照临尔下民。
【译文】
仲夏时节的月食,月亮只有一半缺损;而到了仲冬的时候,它已经吃得很饱了。百姓惶恐不安,非常担忧。
月亮明亮,有异物逼近它。它盈满却微薄,实际是度日如年。现在的百姓,谁告诉你们灾难,唉,百姓也非常恐惧哀伤。
猛烈的风从天上刮过来,从伊阙天阻吹来。云旗飘扬,朦朦胧胧奏鼓。率领下面的百姓,向天帝诉说灾祸。
向天帝诉说灾祸,光复于天。光复于天,其光明没有差错,降临到下面百姓头上。
【注释】
仲夏月食:指农历五月十五前后出现的月偏食,此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正好成一直线,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所以出现月食。月半缺:即“月食”,指农历十五前后出现的月偏食,此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由于太阳照射在月亮的阴影中,所以出现月食。下民:指老百姓。亦孔之悸:也使人感到恐惧和不安。烨烨:光亮的样子。彼:指月亮。有物薄之:有某种东西接近它。薄同“迫”。彼盈而微:指月亮盈满后开始亏损。实度之宜:实际就是它的寿命。今:现在。孰:谁。告尔:告知你。嗟嗟:叹息之声。亦:还是。亦孔之悸:也使人感到恐惧和不安。烈其风:猛烈的风。自:从。伊:那个。天阻:天空中的障碍物。云旗载扬(yáng):云雾笼罩着的旗帜飘扬在空中。朦瞽(méng gǔ)奏鼓:朦蔽视听的乐器演奏鼓乐。率:带领。下土:下面的土地。诉于帝所:向天帝诉说。光复于天:光辉普照大地。罔愆(wǎn qiān):没有差错。照临:照耀着。下民:百姓。
赏析:
这首诗写月食时的民间传说故事。诗的前八句先描写了仲夏时节的月食情形,后两句则描写了仲冬时节的月食情形。全诗通过描写月食时人们的恐惧心理,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