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歌伐木,白首赋闲居。
鸿雁春能至,梅花寒更疏。
茧丝从妇织,菜甲教儿锄。
日莫北窗下,尊中幸不虚。
春日闲居
青山歌伐木,白首赋闲居。
鸿雁春能至,梅花寒更疏。
茧丝从妇织,菜甲教儿锄。
日莫北窗下,尊中幸不虚。
译文:
青山之上歌声悠扬,我挥斧伐木以自娱。
到了晚年才懂得闲居之乐,心无牵挂。
春天的鸿雁如期而至,而冬天的梅花更加清寒疏落。
妻子织茧丝,丈夫种菜甲,儿女在田间劳作。
夕阳西下,我们一家围坐在北窗之下,畅饮美酒。
虽然生活简朴清贫,但内心却十分满足和快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用“青山”和“白首”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青山之巅,他挥斧伐木,歌声悠扬,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意识到了人生的真谛——闲居也是一种美好。
诗中的“鸿雁春能至,梅花寒更疏”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冬天的来临。鸿雁是候鸟,它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梅花则代表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
接下来的“茧丝从妇织,菜甲教儿锄”两句,则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妻子织茧丝,丈夫种菜甲,儿女在田间劳作。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诗的最后一句,“日莫北窗下,尊中幸不虚”,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和感慨。夕阳西下时,他们一家人围坐在北窗之下,畅饮美酒。尽管生活简朴清贫,但他们却感到无比满足和快乐。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们内心的豁达和乐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家庭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