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寒风木叶稀,悲歌昨夜赋《无衣》。
自添白发年华异,用尽黄金生事微。
易水似怜湘月远,燕鸿还共楚云飞。
鱼书锦字无消息,秋草闲门又夕晖。

【诗句释义】

  1. 泽国:泛指江南一带,因地多泽水而得名。
  2. 寒风木叶稀:秋天的风吹过稀疏的树叶。
  3. 悲歌:以悲伤的声音唱歌。
  4. 《无衣》:一首歌曲名,可能指的是古时候的民间歌曲。
  5. 自添白发:自己增添了白发。
  6. 生事微:生活中的事务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7. 易水似怜湘月远:易水好像在同情湘江边的月亮一样遥远。
  8. 燕鸿:燕子,这里比喻自己的亲人或朋友。
  9. 楚云:楚国的天空中的云彩,这里用来比喻思乡之情。
  10. 鱼书锦字:指书信,用鱼和锦绣制成的信纸。
  11. 秋草闲门又夕晖:秋天的草地,闲散的门,夕阳的余晖。

【译文】
在江南这个泽国的秋天,我等了许久都没有收到家书,心里充满了忧愁。昨晚我还在悲歌,为无法回家而感到悲伤。岁月如刀,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添上了白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简朴。就像易水边的人对湘江上的月亮表示同情,我的燕子朋友们也在远方和我共同思念着家乡的天空。然而,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家人的消息,只能看着秋日里的草在闲散的门前摇曳着,夕阳下的光辉逐渐消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李颀生活在盛唐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此诗以“秋日待家书不至感赋”为题,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等待家中来信时的心情。

从诗的开头“泽国寒风木叶稀”,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身处南方湿润的气候之中,秋风瑟瑟,落叶纷纷。这种景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人笔下的江南景色,那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美。同时,“悲歌昨夜赋《无衣》”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昨夜创作了一首悲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自添白发年华异,用尽黄金生事微。”两句诗描绘了岁月无情,人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人感叹自己年纪轻轻就增添了白发,生活琐事也变得微不足道。这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他想象着易水的河水似乎在同情湘江上的月亮,而燕子们也在遥远的天空中飞翔,仿佛在寻找着他们的身影。这些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鱼书锦字无消息,秋草闲门又夕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消息的渴望和失望。他期待着能从远方传来家的书信,但是最终却只有一片秋草在闲散的门前摇曳着,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大地。这种场景既显得寂寥又带有一丝凄凉。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家乡、对友情的独特感悟。它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