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片帆摇,人烟隔浦桥。
筑围防海啸,补屋避江潮。
地沃征徭重,年丰稻蟹饶。
时依村市泊,机杼彻寒宵。
【赏析】
《上洋道中》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范成大字御风,一字幼元,晚号石湖居士,其先世居苏州吴县,自曾祖起因战乱迁徙到江阴。这首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诗人从家乡出发往福建上任时经过浙江上洋镇,途中所见所感而作。首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三、四句写筑堤防洪防海啸,补屋避江潮。五、六句写地力肥沃,稻蟹饶足。七、八句写机杼之声彻寒宵。
上片头两句“带雨片帆摇,人烟隔浦桥。”写诗人在上洋镇的所见。上洋镇,位于浙江绍兴上虞区,是一处水乡古镇。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有著名的上虞江,为钱塘江的一条支流,两岸群山环抱,绿树掩映,风光旖旎。诗人乘船沿江而下,看到沿途的景色十分美丽,因此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两句诗。其中“带雨”二字用得很妙。因为天气不好,所以船才带着雨。而“隔浦桥”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一座座小桥跨越在宽阔的钱塘江面上。
下片前两句“筑围防海啸,补屋避江潮。”写的是诗人在上洋镇看到的景象。当时,由于连年干旱,上洋镇附近一带的农民生活十分艰苦。为了减轻灾害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当地百姓纷纷采取筑围防洪的措施,同时加固房屋以抵御江潮带来的损害。诗人看到这一情景后,深感同情,于是写下了这两句诗。其中“筑围”一词很关键,它既说明了当地人民正在采取的防洪措施,又暗示了当地地处海滨的地理特点;而“补屋”二字则形象地描绘出当地百姓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自然灾害的情景。
中间两句“地沃征徭重,年丰稻蟹饶。”则是诗人对当地百姓生活的描写。其中“地沃”二字用得非常恰当。这里的土地肥沃,是当地农民能够获得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征徭重”则暗示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尽管如此,但当地的人们依然勤劳努力,通过辛勤劳动来改善自己的命运。而当丰收的季节到来时,他们更是收获满满,不仅粮食丰收,而且还养起了鱼虾等水产,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百姓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时依村市泊,机杼彻寒宵。”则是诗人对当地百姓生活的进一步描写。其中“时依村市泊”形象地描绘了当地百姓在丰收季节里选择就近市场进行贸易的场景;而“机杼彻寒宵”则描绘了当地百姓夜以继日、勤奋工作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当地百姓日常生活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百姓的深深敬意与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