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已消雪,长江潦水浑。
洪涛涵日月,巨浪浴乾坤。
回拥三山出,雄驱万马奔。
大声如拔木,远势泻倾盆。
浩荡川原混,微茫岛屿蹲。
漫漫连两岸,渺渺接千村。
毂转盘涡急,云蒸湿气屯。
浮游多浴鹭,变化有溟鲲。
已足沾畴陇,还应赴海门。
朝宗长不息,灌溉意常存。
惠泽流今古,阴阳顺晓昏。
滔滔南国纪,永护九重尊。
诗句释义及译文:
首句:“巴蜀已消雪,长江潦水浑。”
注释:巴、蜀是中国古代的两个地方名称,这里指代四川。“已消雪”表示四川已经没有了冬天的积雪。而长江中的“潦水”,即江边的积水,此时因为寒冷而变得浑浊。
译文:四川(巴)的冬天已经过去,但长江中积存的雨水仍然浑浊。
次句:“洪涛涵日月,巨浪浴乾坤。”
注释:洪涛是指巨大的波浪,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乾坤是天地。这两句描述了大江上的波涛汹涌,仿佛能包容日月,也象征着大海的辽阔和壮阔。
译文:巨大的波浪似乎能够吞噬日月星辰,也像是在沐浴着整个天地。
第三句:“回拥三山出,雄驱万马奔。”
注释:三山可能指的是峨眉山、青城山和鹤鸣山等名山,也可能是指南方的三座大山。“雄驱万马奔”形容江河浩荡,气势磅礴。
译文:江河环绕着三座大山奔腾而出,展现出一种壮观的景象。
第四句:“大声如拔木,远势泻倾盆。”
注释:大声像拔树一样有力,远势如同倾盆大雨。这里用来形容江河水流的力量和气势。
译文:江河的声音强劲有力,如同拔出树木一般;而其流向远方的景色,则像倾泻的大雨一般。
第五至第八句:“浩荡川原混,微茫岛屿蹲。”
这些描述描绘了河流两岸的自然景色,川原和岛屿都显得朦胧模糊,给人以深远和宁静的感觉。
译文:宽广的原野与河流融为一体,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
第九句:“漫漫连两岸,渺渺接千村。”
这里的“漫漫”和“渺渺”都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江河两岸和周围村落的连绵不绝。
译文:江河两岸延绵不断,连接着无数的村庄。
第十到第十四句:“毂转盘涡急,云蒸湿气屯。”
这些句子描述了江河流动时的景象,毂转暗示车轮的旋转,盘涡指漩涡;云蒸湿气屯则是说云雾弥漫,气氛压抑。
译文:车辆在水中快速移动,掀起阵阵漩涡;四周云雾缭绕,空气中充满了湿润的气息。
第十五句:“浮游多浴鹭,变化有溟鲲。”
这两句描述了河面上的生活景象,鹭鸟在水面上自由地游弋,而鲸鱼则在水中自由翻腾。
译文:河面上有许多鹭鸟在游弋,水中则有鲸鱼自由翻腾。
第十六句:“已足沾畴陇,还应赴海门。”
这两句表达了对河水的赞美,认为河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农田,也预示着它将继续流向海洋。
译文:河水足够丰富滋养农田,它还会继续流向广阔的海洋。
最后一联:“朝宗长不息,灌溉意常存。”
这两句话总结了前文,强调了河流对于农业的重要价值,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希望和祝福。
译文:河流的水源源不断,灌溉之恩永记心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长江和巴蜀地区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美好画面。诗人通过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歌颂。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