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山何盘盘,种松几千个。
彼美松下人,悠然共云卧。
天风清响交,夜月凉阴堕。
兴来援素琴,扫石松间坐。
一弹舞鹤翔,再鼓流泉和。
铿锵古调谐,清绝俗耳破。
曲中万籁寂,遥见仙人过。
举手招赤松,轻举谁能那。

【注释】

壶山:即匡山,在今江西南昌市南。松山:指庐山。何盘盘(hán pán pán):多么高峻啊。松:种在山上的松树。彼美松下人:那美得如画的山林里的人。悠然共云卧:悠闲地与白云同卧。天风清响交,夜月凉阴堕:天空中清风吹拂,月光皎洁,洒落在山林之中。兴来援素琴,扫石松间坐:兴致来了,就拿起琴,坐在石松之间弹琴。一弹舞鹤翔,再鼓流泉和:一弹琴声使飞鹤翩翩起舞,再鼓琴声,泉水也随着起波涌流,互相应和。铿锵古调谐,清绝俗耳破:琴音响亮清脆,犹如古代的乐曲一般,美妙绝伦,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曲中万籁寂,遥见仙人过:乐曲奏完,四周寂静无声,只听见远处有仙人经过的声音。举手招赤松,轻举谁能那:伸手召唤那高入云端的苍松,举起手就能到那里去。

【赏析】

此诗为咏庐山松的名篇。作者以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审美趣味来写景、状形、绘影、传神,把庐山松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首联“壶山何盘盘,种松几千个”,点明庐山松的气势,并引出下文对庐山松的描写。诗人从远望庐山的雄姿开始写起,说它多么雄伟啊!这一句虽无具体景物,但通过夸张、比喻的手法,将诗人对庐山的感受传达出来。

第二联“彼美松下人,悠然共云卧”是说庐山松树美得如同人间仙境中的神仙们,他们在那里悠然自得地躺在云朵上睡觉。这一联是对前一联的具体描写,用“彼美”两字将庐山松与仙家相提并论,突出了庐山松的优美;而“悠然共云卧”又形象地描绘出庐山松的美态,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第三联“天风清响交,夜月凉阴堕”是说天上的清风与地上的明月相互辉映,清凉的月光洒在庐山松上。这一联是写庐山松在月光下的影子。月光下的庐山松影子倒映在水面上,与倒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用“天风”、“月阴”、“光浮”等词语来形容庐山松的影子,生动活泼,富有诗意。

第四联“兴来援素琴,扫石松间坐”是说当诗人兴致勃勃时,就会拿起琴弹奏,然后在石松之间坐下。这一联是写诗人在弹奏琴的同时,欣赏着庐山松的美丽景色。这里的“扫石”二字,既形象地描绘出庐山松的形态,又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五联“一弹舞鹤翔,再鼓流泉和”是说一弹琴声会使飞鹤翩翩起舞,再一鼓琴声,泉水也会跟着流淌起来相互应和。这一联是写琴声与自然景物的和谐统一。诗人用“舞鹤”、“流泉”等意象来表现琴声的美妙动听,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庐山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第六联“铿锵古调谐,清绝俗耳破”是说琴音响亮清脆,犹如古代的乐曲一般,美妙绝伦,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这一联是对前一联的具体描写和进一步发挥。诗人通过对琴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第七联“曲中万籁寂,遥见仙人过”是说乐曲奏完,四周寂静无声,只听见远处有仙人经过的声音。这一联是写乐曲的余韵悠长,让人久久难忘。诗人通过描述乐曲的余韵,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第八联“举手招赤松,轻举谁能那”是说伸手召唤那高入云端的苍松,举起手就能到那里去。这一联是说如果能够登上那高入云端的庐山松之巅,那就太美妙了。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高山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以庐山松为题,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松的美丽和神奇之处。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琴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诗意,是一首值得一读的艺术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