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不凝物,灵台湛中虚。
洞然六合间,迥与神化俱。
日月环户牖,风露浩庭隅。
一气中夜存,万变何区区。
【注释】
至道不凝物:至高无上的道德不与万物凝结。凝,凝结。
灵台湛中虚:心如明镜般澄澈清明,不为外物所染。
洞然六合间:天地之间一切事物都清晰可见。
迥与神化俱:完全融入神妙变化之中。
日月环户牖:太阳月亮环绕着窗牖。
风露浩庭隅:风吹草动,露气沾湿庭院角落。
一气中夜存:夜晚天地间的一气仍然存在。
万变何区区:万事万物的变化如何渺小呢?区区,微小。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天宝年间,诗人在一次游山途中偶遇一位道士,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请他到自己的家中作客,并写了一首《赠道士洞虚》的诗相赠。此诗主要赞美了那位道士的高尚品格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至道不凝物,灵台湛中虚。”至道不凝物,指最高的道德不会凝固于外物之中,灵台湛中虚,指心灵如同清澈见底的明镜一样,不受外物的污染。两句诗通过描写道士的心性,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学说的崇敬之情。
“洞然六合间,迥与神化俱。”天地之间一切事物都清晰可见,完全融入神妙变化之中。这句诗描绘了道士眼中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谐,仿佛他与天地融为一体。
“日月环户牖,风露浩庭隅。”太阳和月亮环绕着窗牖,风吹草动,露气沾湿庭院角落。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进一步衬托出道士的心境。
“一气中夜存,万变何区区。”夜晚天地间的一气仍然存在。万事万物的变化如何渺小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变化的感慨和认识。他认为,无论世界多么纷繁复杂,但宇宙间始终存在着一种永恒的规律,那就是“一气”。这种观念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世界观。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它通过对道士内心世界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