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飘飘风怒号,帝城秋色太萧骚。愁中无伴同看菊。
客里登楼亦当高。怀土不堪逢候雁,餐英聊自醉新醪。
粤台尚在庾关外,独倚危栏首重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的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可根据平时记忆与理解积累答题,注意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分析其情感。“九日客中有怀”:九月九日,在客中作此怀念故园的诗。

【答案】

(1)木叶飘飘风怒号。帝城秋色太萧骚。(“萧骚”是凄清的意思。)愁中无伴同看菊。(菊花盛开时节,没有知己可以相伴欣赏,只好独自一人登高。)客里登楼亦当高。(客居他乡的游子登高,也应当志气高昂。)怀土不堪逢候雁,餐英聊自醉新醪。(家乡遥远难以相见,只有以酒解忧罢了。)粤台尚在庾关外,独倚危栏首重搔。(故乡的台仍在岭南,我独自倚着栏杆长吁短叹。)译文:树叶飘舞秋风怒吼,京城秋天的景色太凄凉。忧愁之中没有人一起赏菊,客居他乡登上高楼也是那么孤单。怀念家乡不能看见归雁,只能以美酒解忧自我陶醉。故乡的台还在岭南,我独自靠在栏杆上叹息长吁。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768)作者客游江陵时。“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古代有重阳节的风俗,人们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以辟邪,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正是借重阳佳节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亲友的牵挂。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开头两句“秋风劲”“萧骚”,烘托出一种凄凉之感;第三句“愁中无人共赏菊”,点出“客中”的主题;第四句“登楼”二字,又引出“客中”的具体情境;最后两句“怀土”“逢雁”,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而“独倚危栏”一句更突出了这种孤独。全诗写客中的悲凉之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愁思。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节客居江南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之感。

首联写景。“木叶飘飘风怒号”,秋风劲吹,木叶飘舞,仿佛是在呼啸怒号。“帝城秋色太萧骚”,京城的秋天景色显得格外的凄凉萧瑟。这两句为下文抒怀提供了背景和氛围。秋风凛冽,木叶飘落,京城秋天的景色显得如此萧瑟凄凉。这不禁让人感到一阵寒意,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的愁绪。

颔联写景抒情。“愁中无伴同看菊”,诗人身处异乡,无法与友人共赏菊花之美,只能在孤独中品味这份愁思之苦。而“客里登楼亦当高”,诗人虽然身在他乡,但仍然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认为登高可以抒发自己的胸怀。然而,这种乐观并没有改变他内心的孤独感,反而增添了一份无奈和惆怅。

颈联写景抒情。“怀土不堪逢候雁”,诗人因怀念故乡而不能与亲人团聚。而“餐英聊自醉新醪”,只能以美酒解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尾联进一步抒写作者心中的愁闷。“粤台尚在庾关外”,诗人想起了故乡的台在岭南。而“独倚危栏首重搔”,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独自倚在栏杆上长叹不已,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来驱散内心的愁闷。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之感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