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桃花发武陵春,知是秦时避世人。
纵使山川异风土,依然父子即君臣。
傍岩茅屋鸡啼远,隔水柴扉犬吠频。
何日扁舟亲到彼,坐看烟雨渺丝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桃源行》。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并附带赏析。
1. 诗句释义
- “题桃源图”:这是诗的题目,暗示了诗的内容与桃花源有关。
- “绿桃花发武陵春”:春天里,武陵(古地名,今属湖南)的桃花盛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 “知是秦时避世人”:这里提到桃源是一个传说中的地方,它存在于秦朝时期,是古代帝王和百姓们所向往的一个世外桃源。
- “纵使山川异风土”:即使现在这里的山川景色与别处不同,但依然有美好的风土人情。
- “依然父子即君臣”:在这个地方,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像君臣一样亲密。
- “傍岩茅屋鸡啼远”:在山岩旁的茅屋中,鸡鸣声远远传来,显得非常宁静祥和。
- “隔水柴扉犬吠频”:从对面小河上的木栅栏门传来阵阵狗吠声,增添了一分乡村的热闹。
- “何日扁舟亲到彼”:什么时候我能乘船亲自到达这个美丽的地方呢?
- “坐看烟雨渺丝纶”:想象自己坐在船上,看着烟雾缭绕,仿佛能看到那些丝织品。
2. 译文
春天的武陵(古名,今属湖南)桃花盛开,绿树如茵。这应该是秦朝时期人们所向往的桃源。尽管现在的山川风景与往日不同,但仍然保持着良好的风气和淳朴的民风。在山岩旁边,茅草屋里鸡鸣声悠扬传来。隔岸的小河水面上,可以看到木栅栏门上犬吠声不断。何时能够乘坐小船,亲自前往那个美好的地方呢?想象着自己在船上,静静地观赏着那细长的烟雨和飘渺的丝绸。
3.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武陵桃花源的描述,诗人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诗中的“父子”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君臣”则暗喻了一种理想的统治秩序。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间真善美的追求。通过对山水、鸡犬等日常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俗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