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编篱细,山泉灌圃浑。
碧瓜方布子,紫芋更添孙。
野竹编篱细,山泉灌圃浑。
碧瓜方布子,紫芋更添孙。
注释:用野竹编织成的篱笆很细,清澈的山泉水在园中灌溉着菜园。
绿色的黄瓜正在结子,紫色的芋头又增加了许多子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五言绝句。诗中通过写竹、水、瓜、芋这几种典型的农村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面。诗人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简练的笔法,将农家生活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展现在读者面前。
野竹编篱细,山泉灌圃浑。
碧瓜方布子,紫芋更添孙。
野竹编篱细,山泉灌圃浑。
碧瓜方布子,紫芋更添孙。
注释:用野竹编织成的篱笆很细,清澈的山泉水在园中灌溉着菜园。
绿色的黄瓜正在结子,紫色的芋头又增加了许多子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五言绝句。诗中通过写竹、水、瓜、芋这几种典型的农村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面。诗人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简练的笔法,将农家生活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展现在读者面前。
【注释】 1. 连日小斋闭:连日,即连日来。小斋,即书房。 2. 出门幽兴多:出门,出去散步。幽兴,即幽雅的兴致。 3. 青山云外断:青山,即青山山。云外,即云层外面。 4. 红叶树头过:红叶,指秋天的树叶变红。 5. 丛筱群飞雀:丛筱,指丛生的细草,筱,通“小”。群飞雀,即一群飞翔的小鸟。 6. 晴漪并浴鹅:晴漪,即晴朗的水面。浴,在水中洗澡。 7. 诗法到阴何:诗法,即诗的技法。阴何
宣州城外泊 宣城市,今安徽宣城。 宣州,唐宣州,治所在宣城,即今安徽省宣城市。 城外,指宣城城墙外。 古树已栖鸦,乌鸦在树上筑巢。 注释:宣州城外的古老树木上已经停歇着几只乌鸦。 译文:宣城城外,古老的树木上有乌鸦栖息。 赏析:这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 客路三千里,人烟八九家。 译文:客居他乡的道路有三千里之遥,沿途只见八九家的人家。 注释
【注释】 ①宴许晋仲清晖亭:宴,邀请。许晋仲,字子真,晋陵人。唐玄宗开元中,曾与李白、贺知章同游金陵。后为道士,隐居茅山。李白有《送许子归江东》诗。 ②开幽径:指开凿幽静的小路。 ③小亭:即清晖亭。 ④槛:栏杆。 ⑤野竹:野生竹子。过檐青:竹影穿过屋檐投下的影子是青色的。 ⑥胜绝:美景。 ⑦凉多酒易醒:天热酒易醉。 ⑧太玄经:指《太玄经》。许氏隐居茅山,与道教关系密切。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冬行虽寂寞,诗句总堪传。 - 注释:冬天行走虽然感到孤独寂寞,但我的诗篇却能流传下去。 - 解析:诗人通过“虽”字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寒冬,感受到孤独寂寞的情感,但同时也表明他的作品具有持久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这种表达方式既真实又富有诗意。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认知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仅能够传递情感,还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后人传颂。
山寺 碧水流千转,青山绕百层。 过桥随小仆,入寺遇高僧。 石洞深连树,茅檐倒挂藤。 何时借禅榻,清夜看传灯。 译文: 碧绿的水流绕过山峦千百遍,走过桥后跟随仆人去山寺。进入山寺后遇见一位高僧。石洞与大树相连,茅草屋顶悬挂着藤蔓。什么时候能借来禅床,在清冷的夜晚看僧人点灯笼呢? 注释: 1. 碧水流千转:描述清澈见底的山泉水流经山间曲折蜿蜒。 2. 青山绕百层:形容山峦层层叠叠,环绕着山寺
绩溪 落日衔孤嶂,行人到绩溪。 野桥通岸窄,茅屋隔林低。 邑古民还聚,官清政不迷。 小亭幽绝甚,足以慰羁栖。 释义:夕阳西下,余晖照耀着孤峰;行人来到绩溪。野桥狭窄地连接着岸边,而那高高的茅屋则掩映着林木的深处。这个古老的地方聚集了众多的人民,他们的官员清廉,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一个小亭子位于偏僻之处,景色十分美丽,足以让旅居在外的人得到慰藉。 译文:日落时分,太阳被山峰吞噬,我来到绩溪。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宿新安驿时的心情和景象。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一宿新安驿,迢迢夜未央(第一句): 我在新安县的驿站中住了一夜。"一宿"表示短暂的停留,但时间感觉漫长。 - 有怀投赤县,无梦及沧浪(第二句): 我怀着某种思念投向了繁华的城市(指赤县),却没有梦到那片广阔的大海(指沧浪)。 - 土榻连苔色,风帘带月光(第三、四句): 我的床是粗糙的泥土做的,上面长满了青苔
【解析】 1. “出郊”的意思是“到郊外去”,本诗写于诗人被贬黄州时。“风雨”二句,以天气之晴好与阴雨作比,写出自己对政治失意的感慨。“人行深树里”是点明地点,“犬吠落花前”描写了作者在郊外所见所闻的景象。 2.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日田园风景图,诗人用“白屋”“樵径”“钓船”“青山”“落花”“犬吠”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 【答案】 译文:
【注释】 水阳:即安徽水阳江,在今安庆市北。 孤舟夜发时:形容夜晚船行之急。 帆风转羊角:指船上的帆在疾风中鼓起像羊角一样高。 樯:船桅。月带蛾眉:月色映衬着桅杆上的装饰物(或称“彩饰”,如彩绘)。 得归开箧笥:回家后打开箱子。 箧笥:箱匣,指收藏书籍的箱子。 示吾儿:给我儿子看。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寒冬时节乘舟夜行,途中见闻所感。首联写远客冬行处,孤舟夜发时;颔联写帆风转羊角,樯月带蛾眉
春行得驴字 春天出行快乐有余,何况还有酒樽相伴。 绿树成荫双鸟儿啼鸣,青山独行驴儿独自前行。 他乡真令人自得其乐,故里近在咫尺如何? 幸有能诗之友常相聚,清谈数起我心欢畅。 译文: 春天出行的快乐让我感到满足,更何况还有美酒相伴。 绿树成荫,鸟儿在树梢欢鸣;而我在青翠的山路上独自骑行,仿佛只有这一片青山与我为伴。 虽然身处他乡,但我却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自在,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注释:雨后庭院的风声淅淅沥沥,小池塘的水波荡漾。莲藕的根须穿过土地的缝隙,菱叶覆盖过路人的身影。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首句“淅淅风生砌”,用风的声音来表现雨后的寂静和清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次句“沄沄水满塘”,则通过水面波动的声音来表现雨水的充沛和池塘的充盈,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第三句“藕根穿土阔”
【小画】 雨林含清风,群峰翠如洗。 野猿啼一声,白云在秋水。 【注释与赏析】: - "雨林含清风" 描述了一片雨林中的清新空气。 - "群峰翠如洗" 描绘了群山的绿意盎然,仿佛经过洗濯一般。 - "野猿啼一声" 捕捉到了大自然中野生生物的生动声音。 - "白云在秋水" 形容了秋日云彩的美丽景象,与秋天的景色相得益彰。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手法,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
【注释】腐朽的土地被虫子蚀,枯萎的藜草被蚂蚁倒行。姜生出黄色的菌类,茄子成熟时紫色膨脝。 【赏析】本诗五句,每句七字。前两句写地之坏,后两句写物之美。“朽壤虫遍蚀”,指泥土中滋生了无数的小生物;“枯藜蚁倒行”,指藜草被蚂蚁吃掉了。“姜生黄菌蠢”,指生姜长出了黄色的菌类;“茄熟紫膨脝”,指茄子成熟时颜色变深,体积膨胀。这两句写自然界的变化。第三、四句写人世的变化。“姜生黄菌蠢”,暗喻有人造谣生事
【注释】枉渚:指枉渚湖。湖面宽阔,雨后初晴,湖水涨溢,形成水波荡漾的景致。幔坡:泛指山坡。暖:此处形容天气转晴。雁头:即芡实,一种可食用的植物果实。鱼子:棕榈科植物棕榈的种子,形似鱼子,故称鱼子籽。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枉渚湖畔所作,描写的是枉渚湖在雨过天晴之后,湖面开阔,水波荡漾的景象。首句中的“枉渚雨晴后”,点明了这是在枉渚湖的雨后景色。接下来两句“幔坡风暖初”和“雁头收芡实,鱼子剥棕榈”
诗句如下: 学圃斋杂咏五首其五 〔明〕 李昱 〔元末明初〕 淅淅风生砌,沄沄水满塘。 藕根穿土阔,茭叶过人长。 注释与赏析: - 淅淅风生砌:形容风吹过庭院的砖墙,发出轻微的声响。 - 沄沄水满塘:描述池塘中的水面平静如镜,映照着周围的景色。 - 藕根穿土阔:描绘了莲藕根部深入泥土,生长得非常茂盛。 - 茭叶过人长:指茭白(一种水生植物)的叶片覆盖了人的脚踝,表现出植物生长的旺盛。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