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黑,旌旗照地红。
秋风破茅屋,愁杀杜陵翁。
【注释】
(1)杜陵:即杜预,晋朝的大将。
(2)茅屋:指杜甫所住的草房。
【译文】
战火连天黑夜里,旌旗照耀着红彤彤的大地;秋风扫过破败的茅屋,让人愁思满腹,思念杜陵老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年)秋天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平定,但朝廷却把罪责推到无辜百姓身上,诗人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在诗中借秋风、茅屋和杜陵老人,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句“烽火连天黑”,描写了战争的惨烈。烽火是古代报警的信号,这里用烽火来代指战争。“连天”二字,形容战火连绵不断,笼罩天空的景象。“黑”字,既写出了天色的昏暗,又表达了人们心情的沉重。
第二句“旌旗照地红”,描绘了战场的壮丽景象。旌旗是古代军队的象征,这里用来代表战争的激烈。“照地”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旌旗在阳光下闪耀的光芒。
第三句“秋风破茅屋”,描写了秋风吹拂下的情景。秋风象征着萧瑟,破茅屋则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里的“茅屋”指的是杜甫所住的简陋住所。
末句“愁杀杜陵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愁杀”二字,强调了忧愁的程度之深。而诗人将这种忧愁归咎于杜陵老翁,更是流露出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同时,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其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