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冷乌啼到郭门,葳蕤未下鼓先闻。
堤横柳树烟生屋,潮落鱼梁水渍痕。
齐地郊原皆赤绕,秦时楼阁巳黄昏。
解嘲独上高台望,飘渺沧溟出乱云。
【诗词原文】
舟泊东昌闻有古楼不果登 登仲连台而返
月冷乌啼到郭门,葳蕤未下鼓先闻。
堤横柳树烟生屋,潮落鱼梁水渍痕。
齐地郊原皆赤绕,秦时楼阁巳黄昏。
解嘲独上高台望,飘渺沧溟出乱云。
【注释】
- 舟泊东昌:在东昌停船。东昌是地名,位于今天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一带,当时为古代的都城。
- 闻有古楼:听说这里有一座古楼。
- 登仲连台而返:登上仲连台后返回。仲连台是一座古楼的名称。
- 月冷乌啼:月亮寒冷而乌鸦啼叫。
- 葳蕤(wēi rí):茂盛的样子。
- 未下鼓先闻:还没有敲鼓,声音就已经听到了。
- 堤横柳树烟生屋:堤坝上柳树的影子倒映在屋上,形成烟雾。
- 潮落鱼梁水渍痕:潮水退去,鱼梁上的水迹还在。
- 齐地郊原皆赤绕:齐地的郊野原野都呈现出红色。
- 秦时楼阁巳黄昏:秦朝的楼阁已经黄昏。指时间的流逝,暗示这座古楼的沧桑。
- 解嘲独上高台望:解开嘲笑独自登上高台远望。
- 飘渺沧溟出乱云:形容景色辽阔,云彩纷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游历归来后的感怀之作,通过对东昌古楼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首句“舟泊东昌闻有古楼不果登登仲连台而返”,描绘了诗人在东昌停留时听到有关古楼的消息,但最终没有登临,只是回到船上继续航行。这里的“古楼”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历史建筑或文化遗址。诗中的“不果登”表达了诗人未能实现自己的心愿的遗憾之情。
次句“月冷乌啼到郭门,葳蕤未下鼓先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抵达东昌时的所见所闻。月亮寒冷,乌鸦在夜幕中啼叫;城门还未关闭,鼓声却已经响起。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东昌夜晚的生动描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三句“堤横柳树烟生屋,潮落鱼梁水渍痕”,进一步描述了东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堤坝上柳树的影子倒映在屋上,与远处的烟雾相互交织;潮水退去,鱼梁上的水迹还留在上面。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东昌的自然之美和历史之韵。
接下来四句“齐地郊原皆赤绕,秦时楼阁巳黄昏”,转向对更广阔地域的描述。齐地的郊野原野都呈现出红色,秦朝时期的楼阁也显得有些昏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感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最后两句“解嘲独上高台望,飘渺沧溟出乱云”,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解开心中的嘲笑,独自登上高台远望,眼前的景色如同飘渺的沧溟之上,出现了乱云飞渡的景象。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东昌古楼、历史、自然和生活的深情关注和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