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朔雁带离声,腊尽洸河走浊冰。
飞舞云山环近甸,微茫烟树见长陵。
新传虎榜题刘晏,旧说龙门愧李膺。
惟有相如才调美,每将词赋擅声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朝来朔雁带离声”,首联起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朔雁”是大雁的别称,古人常在秋季送别时看到飞过天边的雁群。“朔雁”也代指自己。“离声”是指雁群的鸣叫声,诗人用“声”字来形容雁群,写出了送别时凄切悲凉的氛围。“腊尽洸河走浊冰”颔联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洸河”即洸河,在今山东济宁市东,这里泛指黄河。“腊尽”,腊月结束。“走浊冰”,指黄河上结了厚厚的冰。这句写黄河冰封的景象。诗人把黄河冰封的场景写得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黄河冰封,自然不能通行,于是便要渡黄河,诗人用“走”字写出了渡河时的艰辛。“飞舞云山环近甸”,颈联写刘生赴会试途中所见的美景。“飞”字用得十分传神生动,写出了大雁高亢的鸣叫声。“云山”是形容山势高峻、连绵不断,云雾缭绕,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环近甸”指环绕着近郊。这句写刘生赴会试途经的景色。“微茫烟树见长陵”,“微茫”形容朦胧,迷蒙,烟树迷蒙,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长陵”是汉景帝的陵墓,诗人用“见长陵”表现刘生赴会试经过汉景帝的陵墓,表现出诗人对刘生的关切。“新传虎榜题刘晏,旧说龙门愧李膺”,尾联写刘生赴会试的结果。刘生赴会试结果如何呢?诗人没有明说,却暗含其中,让人去猜测。“新传虎榜”指新科状元榜,这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制度。“旧说龙门”指过去人们说的李膺。“龙门”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名门望族,因李膺曾任此职,所以后人以“龙门”比喻名门世家、显宦贵族。“愧李膺”,意思是惭愧于过去曾与李膺齐名的高门望族,暗含刘生未能如李膺一般登科高中的意思。诗人在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刘生与李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了刘生未如李膺那样取得功名的遗憾之情。“惟有相如才调美,每将词赋擅声称。”末联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之情。“相如”,指的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词赋”,指辞赋。“擅声称”,擅长发表言论或文章,名声远扬。诗人借用《子虚赋》中“子虚”“乌有”的故事,表达出自己对刘生才德的赞赏和祝愿:希望你的文才能够像司马相如一样美丽,你的文章能够广为流传,名满天下,成为千古佳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不落俗套。
【答案】
①朔雁(大雁)带离声;②腊尽(腊月)洸河(黄河)走浊冰(冰封的河面)。③飞舞(翱翔)云山(高耸入云的山峰)环近甸(环绕着近郊)。④新传(传来、传出)虎榜(状元榜)题刘晏(刘晏),旧说龙门(传说中有龙门三窟的大禹)愧李膺(李膺)。⑤惟有(只有)相如(指辞赋家司马相如)才调美(才华出众),每将(总是)词赋擅声称(闻名遐迩)。
赏析:
此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秋,时值刘氏兄弟参加会试之前。诗人通过送别好友刘生的经历,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之情,同时流露出了自己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之情。
开头两句写友人即将踏上赴京会试之路。“朝来朔雁带离声”,首联起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朔雁”即北归的大雁,古人常在秋季送别时看到飞过天边的雁群,诗人用“声”字来形容雁群,写出了送别时凄切悲凉的氛围。“腊尽洸河走浊冰”颔联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洸河”即洸河,在今山东济宁市东,这里泛指黄河。“腊尽”指腊月已过。“走浊冰”,指黄河上结了厚厚的冰。“走”是渡过的意思。《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可见黄河冰封的景象。诗人把黄河冰封的场景写得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黄河冰封,自然不能通行,于是便要渡黄河,诗人用“走”字写出了渡河时的艰辛。“飞舞云山环近甸”,颈联写刘生赴会试途中所见的美景。“飞”字用得十分传神生动,写出了大雁高亢的鸣叫声。“云山”是形容山势高峻、连绵不断,云雾缭绕,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环近甸”指环绕着近郊。这句写刘生赴会试途经的景色。“微茫烟树见长陵”,尾联写刘生赴会试的结果。“微茫”形容朦胧,迷蒙,烟树迷蒙,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长陵”是汉景帝的陵墓,诗人用“见长陵”表现刘生赴会试经过汉景帝的陵墓,表现出诗人对刘生的关切。
中间两联是一首七律,但并没有遵循一般的起承转合结构形式。首联写友人即将踏上赴京会试之路。“朝来朔雁带离声”,首联起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朔雁”即北归的大雁,古人常在秋季送别时看到飞过天边的雁群,诗人用“声”字来形容雁群,写出了送别时凄切悲凉的氛围。“腊尽洸河走浊冰”颔联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洸河”即洸河,在今山东济宁市东,这里泛指黄河。“腊尽”,指腊月已过。“走”字表明了黄河冰封的景象。诗人把黄河冰封的场景写得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黄河冰封,自然不能通行,于是便要渡黄河,诗人用“走”字写出了渡河时的艰辛。“飞舞云山环近甸”,“飞”字用得十分传神生动,写出了大雁高亢的鸣叫声。“云山”是形容山势高峻、连绵不断,云雾缭绕,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环近甸”指环绕着近郊。这句写刘生赴会试途经的景色。“微茫烟树见长陵”,“微茫”形容朦胧,迷蒙,烟树迷蒙,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长陵”是汉景帝的陵墓,诗人用“见长陵”表现刘生赴会试经过汉景帝的陵墓,表现出诗人对刘生的关切。
中间两联是一首七律,但并没有遵循一般的起承转合结构形式。前四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后四句写刘生赴会试的结果。诗人没有明说,却暗含其中,让人去猜测。
结尾两句写作者自己的感慨之情:“惟有相如才调美,每将词赋擅声称。”诗人借用《子虚赋》中“子虚”“乌有”的故事,表达出自己对刘生才德的赞赏和祝愿:希望你的文才能够像司马相如一样美丽,你的文章能够广为流传,名满天下,成为千古佳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