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勋德在明时,南纪公来偶视师。
谁使中军生气色,独筹前箸卧旌麾。
岘山有泪堪常堕,章水无情任所之。
辽海只今忧未浅,不当还出佐支离。

【注释】

南纪:指陈国。

中军:指军队。

前箸:指指挥用兵的权杖。卧旌麾:指陈都御史坐镇赣州。

岘山:位于湖北省,因晋代名将王导曾在此隐居而得名。章水:即赣江,发源于江西省西北部。支离:疲弱,病弱。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陈都御史致仕归家的诗。全诗写意,不拘于形式。

首联写陈国公的功勋德望在明时显赫,而南纪公则偶然来此视察军事。“几人”句暗含对陈国公功德的称颂;“谁使”句则以反诘的语气,表达出作者对陈国公功高震主的惋惜之情。

颔联写陈国公在军中威风凛凛,一席话就能决定战局,而在赣州时却显得孤寂落寞。“独筹前箸”句形容陈国公在军中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如手持权杖指挥作战;“卧旌麾”则形象地描绘陈国公在赣州时的孤傲神态和落寞心境。

颈联写陈国公在岘山留下了泪水,而章水却毫不留情地流去。“岘山有泪”句暗含陈国公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而今却功成身退;“章水无情”句则以自然界的无情来比喻陈国公功成身退的无奈。

尾联写辽海之忧尚未消除,陈国公不应再出山辅佐朝廷。“不当还出佐支离”句表达了作者对陈国公功成身退、不再出山辅佐朝廷的担忧之情。

整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通过赞颂陈国公的功勋德望以及对其功成身退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陈国公的敬仰之情和对陈国公功成身退的惋惜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