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垂藤引使车,石田流水带人居。
清秋不落丹岩树,薄午方缘白石渠。
谷口鱼梁旌旆转,山中萝径牧樵馀。
为应问俗迟迟去,才可尘烦渐渐疏。

诗句释义:

  1. 蔓草垂藤引使车,石田流水带人居。
  • “蔓草垂藤”形容草木繁盛,垂挂如藤。
  • “引使车”表示引导着车辆,暗示这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适合出行或休息。
  • “石田流水带人居”指的是农田旁的流水和石头,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1. 清秋不落丹岩树,薄午方缘白石渠。
  • “清秋”指的是秋天,“不落丹岩树”形容树木在秋季依然翠绿,没有落叶。
  • “薄午”指中午时分,“方缘白石渠”描述了中午阳光照耀下,水流绕过白色石头的情景。
  1. 谷口鱼梁旌旆转,山中萝径牧樵馀。
  • “谷口”指的是山谷入口,“鱼梁”可能是指捕鱼用的木梁,这里用来象征乡村生活。
  • “旌旆”是古代的一种旗帜,“转”表示飘扬的样子。
  • “山中萝径”指的是山上的小路,“牧樵馀”描述的是牧人和樵夫在山路上留下的足迹。
  1. 为应问俗迟迟去,才可尘烦渐渐疏。
  • “为应”意为应当,“问俗”指询问习俗,“迟迟”形容动作缓慢。
  • “才可”意为才能做到,“尘烦”指的是世俗的纷扰。
  • “渐渐”表示逐渐地,“疏”意味着减少。

译文:

  1. 茂盛的草木垂下藤蔓,引导着使车,清澈的溪流环绕着农田。
  2. 秋天时节也不凋零于丹岩之上的树木,正午时分阳光下,白色的水渠蜿蜒流淌。
  3. 山谷入口处捕鱼用的木梁随风飘扬,山中小路旁牧人和樵夫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
  4. 应当慢慢远离这些世俗的烦恼,才能真正让心灵变得淡泊和宁静。

赏析:
这首《德安道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田园生活的宁静。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好的田园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