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予遘天祸,负葬归东州。
寒暑倏流易,三载捷更筹。
微息幸犹续,壮志嗟已休。
譬之凝霜草,衰枯在九秋。
又似不材木,托根于林丘。
遭逢圣人朝,岩穴拔淹留。
遂忘不肖躯,感激昨来游。
故园日已远,荒垄谁为耰。
亲族忽若遗,有怀安所投。
兹身虽千里,梦寐常相求。
王程限南北,归路何悠悠。
不能似高鸟,去来云中由。
俯仰觉心伤,泪下如泉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创新点,考核诗歌的情感,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命题,答题时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考生要先答出赏析的对象,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 昔予遘天祸:昔日我遭遇天灾人祸。
- 负葬归东州:背负着尸体回故乡安葬。
- 寒暑倏流易:寒暖交替季节很快地过去。
- 有怀故园亲族:怀着怀念故乡亲人的心情。
- 故园日已远:故乡的日子已经远离。
- 荒垄谁为耰:是谁在给荒芜的坟墓锄草呢?
- 微息幸犹续:微薄的呼吸侥幸还能延续。
- 嗟已休:叹息已经衰老了。
- 譬之凝霜草:就像霜打后枯萎的草一样。
- 又似不材木:又像不成材的树木一样。
- 托根于林丘:把树根留在森林里。
- 遭逢圣人朝:碰上圣明的朝廷。
- 岩穴拔淹留:被岩石洞穴所掩蔽。
- 遂忘不肖躯:于是忘却了平庸无能的身体。
- 感慨昨来游:回想以前游览的情景。
- 故园日已远:故乡的日子已经远离。
- 荒垄谁为耰:是谁在给荒芜的坟墓锄草呢?
- 亲族忽若遗:亲人家族仿佛都消失了。
- 兹身虽千里:我虽然身处千里之外。
- 梦寐常相求:常常梦见回到故乡。
- 王程限南北:王程限定在南北之间。
- 归路何悠悠:回家的路多么漫长啊!
- 不能似高鸟:不能像飞鸟那样自由自在地往来。
- 去来云中由:来往如同在云中。
- 俯仰觉心伤:低头仰望感到内心悲伤。
- 泪下如泉流:泪水像泉水般流淌下来。
【答案】
译文:我不幸遭受天祸,背负着尸体回故乡安葬。寒暑交替,转眼三载,我竟然连个记号也没有留下。我的呼吸微弱,幸运地还继续活着,然而壮志却已消磨殆尽,感慨万分。就像霜打的草木一样,衰败枯死,九秋已至,又好像那不成材的树木,只能把自己栽植在林间小丘上。有幸遇上圣明的君主,把我从山野中提拔出来,让我在朝廷做官。如今我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梦里经常思念故乡。王命规定南北往返,归途漫漫,何时才能回去呀。不能像高飞的大雁那样,可以任意往来。低头抬头都觉得心中难过,不禁泪如泉涌。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际遇坎坷的无限感慨。诗人用“天祸”二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遭遇;用“负葬”一词表明自己无颜面对故乡,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用“三载捷更筹”说明自己在长安生活时间并不长,而政治上的失意却使他倍感凄凉。诗人以景结情,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自己人生的巨大变迁。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意境深远,感情沉郁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