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毛随叶落,搔首忽心惊。
节物其如我,乾坤聊且生。
谁家无月色,何树不秋声。
好在清哦地,戛然庭鹤鸣。

【注释】

  1.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2. 霜毛随叶落:形容树木的叶子落下的时候,树身上覆盖着一层白毛。
  3. 搔首:搔头,用手摸头发,形容发愁的样子。
  4. 节物其如我:节物,指季节变化。意思是说,万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发生变化,就像我一样。
  5. 乾坤聊且生:乾坤,天地的意思。“聊”,姑且,暂且。意思是说,天地间暂时还存在着生命。
  6. 谁家无月色:谁家没有明亮的月光?
  7. 何树不秋声:什么树上没有秋天的声音呢?
  8. 好在清哦地:清哦,即吟咏、歌唱的意思。好,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喜欢。清哦地,就是在这里清歌。
  9. 戛然庭鹤鸣:戛然,象声词,形容突然发出声音。庭院中的鹤突然发出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诗人用拟人和比喻等手法,把自然界的景象描绘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起句“霜毛随叶落,搔首忽心惊”。诗人首先以“霜毛”来点出时间,说明已经到了秋天;接着写树叶纷纷落下,自己则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心惊。这种写法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秋天的萧瑟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颔联“节物其如我,乾坤聊且生”。诗人进一步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感受。他认为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就像他一样。同时,他也意识到,尽管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但是生命仍然会继续存在。这两句话既表明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
    颈联“谁家无月色,何树不秋声”。诗人开始转向对环境的描述。他发现,无论在哪里,都有明亮的月光;无论在哪里,都有一种秋天的声音。这两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特点。
    尾联“好在清哦地,戛然庭鹤鸣”。诗人最后用一句“好”字结束了全诗。这里的“好”可以理解为“很好”,也可以理解为“喜欢”。他认为在这个美丽的夜晚,清歌是最好的娱乐方式。同时,他也注意到庭院里的鹤突然发出了叫声,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声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它不仅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也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