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岭离离草露多,碧山高庙独嵯峨。
天如未丧无三字,国自甘亡有一和。
宛宛丹青尚生气,潸潸哭泣付悲歌。
伍胥不合钱塘殁,又见前朝起后波。
《拜岳武穆像》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明代。诗中描述了作者拜谒武穆王岳飞的塑像的场景,表达了对岳飞忠诚、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 诗句解析:
- 松岭离离草露多,碧山高庙独嵯峨:描述松岭上草露繁多,碧绿的山峰下高耸的庙宇独立。这里的“松岭”和“碧山”描绘了一幅高山流水的画面,而“草露多”则暗示了季节的特点。
- 天如未丧无三字,国自甘亡有一和:表示国家如果还有一线生机,就不会有灭亡的命运。这里的“三字”和“一和”可能指的是某种预言或警示。
- 宛宛丹青尚生气,潸潸哭泣付悲歌:指武穆王的画像虽然已久,但仍栩栩如生,令人感动;而人们则通过歌唱来表达他们的悲伤。
- 伍胥不合钱塘殁,又见前朝起后波:伍子胥没有死于杭州,却又见证了明朝的覆灭,这似乎是一种讽刺。这里“伍子胥”和“钱塘”均与古代历史有关。
- 译文与注释:
- 松岭上草露繁多,碧绿的山峰下高耸的庙宇独立。
- 如果国家还能找到一线生机,就不会灭亡。
- 尽管岁月流逝,但武穆王的画像依然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往事。
- 伍子胥没有死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钱塘江边,但却目睹了明朝的灭亡。
-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爱国精神的尊崇。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警醒。诗中的“天如未丧无三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国自甘亡有一和”,更是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传达了对忠诚与爱国的崇高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