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径穿山腹,盘盘雄历此。
吴王三千剑,意以是为砥。
铁髓积广面,岁久色尚紫。
石概奇窾窍,此以平为美。
坐阅今古人,当不知千几。
集坐毕一时,僔僔嫌如市。
况乃实不及,千名何以始。
准彼释氏诞,万亿未为耻。
俗惊少摄多,走观信而喜。
我登纪夜吟,其面月如水。
杨子时莫偕,清篇触倡起。
历历到以意,不游与游比。
语语尽括石,石举在诗矣。
使石尚化玉,倏忽鬼入耳。
玩之灵光生,戛之雅音倚。
气复蒸春云,诗又在石里。
瑟缩愧我辞,荆棘碍步履。
自笑邯郸人,胡为强追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并称“盛唐四杰”。他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为主,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出塞》等。

这首诗的内容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分别是:

狭径穿山腹,盘盘雄历此。
吴王三千剑,意以是为砥。
铁髓积广面,岁久色尚紫。
石概奇窾窍,此以平为美。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狭径穿山腹,盘盘雄历此。(第一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条狭窄的小径穿过了山的腹部,它蜿蜒曲折地穿过这片区域。”穿山”可能是一个比喻,形容道路或路径在山中蜿蜒穿行。”盘盘雄历”则形容这条小径非常曲折,像是雄壮的军队穿越山脉一样。

吴王三千剑,意以是为砥。(第二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王拥有三千把宝剑,这些宝剑被用来磨砺武器。这里的”砥”是指磨刀石,用来磨利兵器的工具。这句诗可能暗示了某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或者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决心。

铁髓积广面,岁久色尚紫。(第三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铁的精华积累在宽广的表面,即使经过很长时间,颜色仍然保持着紫色。”铁髓”是指铁中的精华部分,”积广面”意味着铁质丰富且面积广大。”岁久色尚紫”则表示这种铁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风化,仍旧保持了紫色。

石概奇窾窍,此以平为美。(第四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头的断面奇特而平整,这种特点使得它在众多石头中脱颖而出。”概”是指石头的断面,”窾”是指石缝,”平”是指平整。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在生活中寻找那些平凡但美好的事物。

坐阅今古人,当不知千几。(第五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坐在石上观看古今的人,可能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石上的纹理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这里可能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生活经历的体悟。

集坐毕一时,僔僔嫌如市。(第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聚集在石上的人们很快散去,就像市场上的人群一样熙熙攘攘。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景,但也暗示了人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匆匆离去。

况乃实不及,千名何以始。(第七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更何况实际并不及千名那么多,那么如何开始呢?这可能是因为诗人觉得自己的成就并不突出,无法与众多人相比。

准彼释氏诞,万亿未为耻。(第八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参照佛祖释迦牟尼诞辰的情况,就算有万亿个佛祖诞生,也不会成为耻辱。这句话可能表达了对佛法无边无际的理解,以及对于修行成佛的坚定信念。

俗惊少摄多,走观信而喜。(第九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俗之人惊讶于佛教的教义能让人减少欲望、多福多寿,他们对此感到欣慰并欢喜。这可能是对佛教教义的一种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对幸福的向往。

我登纪夜吟,其面月如水。(第十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登上山顶夜晚沉思时,看到月亮如同流水般清澈明亮。这里的”纪夜”可能是指夜晚的山景,而月夜则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杨子时莫偕,清篇触倡起。(第十一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杨子时期没有与我一同出游的朋友,但当我听到这首诗时,内心被触动而兴起了出游的念头。这可能暗示了朋友的缺席让诗人更加珍视与诗作的相遇。

历历到以意,不游与游比。(第十二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句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清晰可见,它们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实际的游玩活动。这里的”历历”形容诗句中的意象清晰可辨,”游”则指游玩活动,”比”则指比较或对照。

语语尽括石,石举在诗矣。(第十三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句话都像刻画石头一样精确细致,诗中的每一处都蕴含了对石头的深刻理解和描绘。

使石尚化玉,倏忽鬼入耳。(第十四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让石头变成玉石,那么即使是鬼神也会为之动容。这里的”化玉”可能是指将石头雕刻成美丽的艺术品,而”鬼入耳”则形容这种转变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

玩之灵光生,戛之雅音倚。(第十五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玩弄这些石头时,它们的灵光闪烁生辉;敲击它们时,发出悠扬的音色。这里的”灵光”形容石头的美丽光泽,”戛”则是敲击的意思。

气复蒸春云,诗又在石里。(第十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的气息再次蒸腾,诗意又藏在这些石头之中。这里的”春云”可能是指大自然的美景,而”诗在石里”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与诗歌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瑟缩愧我辞,荆棘碍步履。(第十七句)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言辞感到羞愧,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诗歌只是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分,而且受到现实的局限难以表达得更好。这里的”瑟缩”形容诗人内心的谦逊和不安,”荆棘碍步履”则形容现实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自笑邯郸人,胡为强追拟。(第十八句)
最后这句诗可能是诗人自嘲地说,像邯郸人那样执着于模仿他人已经过时的东西是愚蠢的。这里的”邯郸人”可能是指邯郸学派的人物,他们曾经崇尚道家思想,但后来却陷入了盲目模仿的错误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狭窄山路、吴王宝剑、铁髓、石头等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哲思。同时,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寻求内在平静的生活态度。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