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之则肆未免祸,拯之且暇曾无伤。天王圣明宰臣正,今日讵曰无姚房。

【注释】

海雠行

“海雠”是古代对仇敌的称呼,这里指吐蕃。

坑之则肆未免祸,拯之且暇曾无伤:

若将他们杀害,则不免招来大祸;若想救援,又何妨?

“姚房”即姚州,今云南姚县,唐时为南诏都城。

【译文】

若将吐蕃人杀尽,则难免遭祸患;若想救援,也无妨。唐玄宗英明,宰臣正直,如今岂能说没有像姚州的城池那样可以攻取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边患的担忧。首句“海雠”二字,就表明诗中所写对象是吐蕃(今藏族)。次句“坑之则肆未免祸”,意谓若将吐蕃人杀尽,则难免招致祸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忧虑和对朝廷用兵吐蕃政策的批评。三、四句是说唐王朝圣明,有贤宰臣辅佐,如今岂可说没有像姚州那样的城池可以攻打呢!这两句话是对唐王朝的颂扬,并表示诗人愿意为保卫边疆而献身,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