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阿堵中,光晦视昏沈。
只坐醉翁短,初非五色淫。
只消理肝木,未须刮篦金。
睇远野常雾,瞻晴天久阴。
逢人昧真面,而从言语寻。
欲比亢仓子,误名观世音。
其疾止眊焉,岂废聋与喑。
体具聊乖用,譬如不调琴。
一向甘懵懂,青白非所任。
把卷睫著字,具服倒捉衿。
对酒妄告止,既滟徒拒斟。
出门皆通衢,长迷苍耳林。
平生绝骑马,惴惴在临深。
尚有能为者,千首日细吟。
我知子不晦,其明在诸心。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世界的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句“戏人短视”描绘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短视状态,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满。
第二句“朱子阿堵中,光晦视昏沈”则是对世俗的讽刺,指出人们沉迷于眼前的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第三、四句“只坐醉翁短,初非五色淫。只消理肝木,未须刮篦金。”则是对个人修养的强调,指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超越世俗的诱惑,达到心灵的自由。
接下来几句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描绘。如“睇远野常雾,瞻晴天久阴”、“逢人昧真面,而从言语寻”、“欲比亢仓子,误名观世音。”等诗句,都揭示了社会中虚伪、欺骗的现象。
最后两句“其疾止眊焉,岂废聋与喑。体具聊乖用,譬如不调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向往。他明白,即使身体存在缺陷,但只要心灵纯净,就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现实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才华。